呂國榮
摘 要:技工教育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陣地,始終堅持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企業服務,為促進就業服務的辦學宗旨。幾十年來,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了數千萬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技能勞動者。實踐證明,技工教育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轉化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企業大量引進了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生產方式,這一變化要求員工不僅具備工作崗位的功能性能力,還要具備解決問題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對當今世界對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提出的新要求,技工教育勢必要對技能人才的培養進行反思與創新。教育的要義是課程,課程是教育和學習活動的綜合。為進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學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推動技工教育可持續發展,技工院校開展一體化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技工教育;一體化;課程改革
一體化課程旨在探索建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學做合一。技工教育的一體化課程,來源于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實現校企雙制,工學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服務于企業用人需求,滿足學習者職業生涯發展需求,這是技工院校開展一體化課程改革的目的。
一、技工院校開展一體化課程改革的來源
從新經濟發展形勢下的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新知識經濟時代下的企業生產組織方式、新經濟發展模式下的人力資源價值定位三個角度出發分析技工院校開展課改的背景;從新市場競爭環境下的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求,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校課改趨勢分析技工院校開展課改的需求。
1.一體化課程改革的背景
改革開放多年來,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部署,技工院校作為公共人才資源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載體,充分發揮其在技能人才培養、企業員工技能提升、職業資格標準開發、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功能。當前,由于產業轉型升級使企業普遍面臨用工壓力,迫切需要技工院校提供多層次的人力資源服務。但是,技工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往往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主要表現為畢業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其專業能力,不能滿足新時期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2.一體化課程改革的需求
對當代學生而言,在學校選擇某一專業進行學習,他們希望通過幾年的技工院校學習與生活,為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學校里面僅僅通過書本知識能夠為他們未來進入職業領域帶來個人競爭實力嗎?通過調研分析,經過一定年限的工作,部分學生在職場取得一定成功,但大部分畢業生碌碌無為。這充分說明,技工教育的課程體系存在缺陷。例如:學生是否明晰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學生是否明白所學專業的行業標準和規則、學生除了學習任務是否有溝通協調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等。
3.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改革趨勢
從當今經濟發達國家,特別是德國職業教育的考察調研結果證明,我國要順利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無論是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還是提升傳統產業,都離不開技能人才的強大支撐,因此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技工教育。但是,受我國“重學歷、輕能力”,“重知識、輕技能”的社會文化價值取向影響,長期以來,我國技工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往往體現“類基礎教育”、“類高等教育”的特征。近年來,受國外先進職業教育思想影響,廣大技工教育逐漸認識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才是現代技工教育的特色,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才是技工教育發展的關鍵,而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課程與教學改革是核心工作。
二、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改革關鍵概念的理解
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中組發(2011)11號]文件提到“推動技工院校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需求,通過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上述種種信息對技工院校提出關于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改革的要求,也為技工教育的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
1.一體化課程的狀況
對于技工教育領域的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目前被國內技工界所認識和認同的多為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在工學結合的課程中,學習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明確建立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十個問題:(1)確立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培養目標;(2)構建學習領域的課程模式;(3)應用科學的職業資格方法進行職業分析;(4)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門類;(5)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原則確立課程結構;(6)依據職業成長的邏輯規律排列課程序列;(7)采用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8)遵循行動導向原則實施教學;(9)建設以專業教室和工學整合式學習崗位為代表的教學環境;(10)建立以過程控制為基本特征的質量控制和評價體系。
2.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內涵
一體化課程體系的組成架構包含一體化課程構建與實施、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學習工作站建設、教學管理、評價體系等五大板塊,這些板塊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互為一體的。
3.一體化典型工作任務的理解
一體化課程通過提取企業典型工作任務轉化而來,因此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在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是核心環節,對是否成功建立一體化課程體系具有決定作用。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是一個職業的具體工作領域,它是工作過程結構完整的綜合性任務,反映該職業典型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一個職業通常有10-20個典型工作任務。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提取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不要將工作過程的某一個工作環節或步驟看成是一項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所以,要實現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目標,勢必需要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基礎,借助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讓學生通過完成一項項工作任務實現培養其綜合職業能力的目標。
4.一體化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出
把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作為技工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一體化課程體系改革的特征之一。如何正確理解綜合職業能力,可以從這六個方面去體會。(1)為什么要提出綜合職業能力作為技工教育人才培養目標;(2)誰最需要“綜合職業能力”;(3)為什么傳統學科課程不能完全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4)為什么傳統技能訓練不能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目標;(5)為什么一體化課程能實現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目標;(6)如何看綜合待職業能力中的“綜合”二字。
5.一體化課改中“工學一體”的運用
在學科課程體系中,我們很關注“學”,包括學知識、學技能、學方法、認為學的東西越多,其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就越強,處理問題的能力就越強。但是,由于學科體系的學習,并沒有與實現工作建立直接的關系,學生學到了知識、技能、方法,并不意味著他就一定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
在一體化課程體系中,我們強調“工作”、“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希望學生在完成一項項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彼此溝通、學習、交流、工作、評價等環節,實現其隱性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而言,工作任務的完成和工作過程的經歷,是需要知識、技能、方法、經驗做支撐,而這些知識、技能、方法不是已知的,而是未知的,是逐漸積累的。因此,在一體化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開發中,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要關注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做到“工”與“學”的結合,實現工學一體。
6.一體化課程改革評價的使用
學習評價的設計是判斷整個一體化課改完成效率的重要依據,是檢驗目標達成度的重要指標,它貫穿整個一體化課程體系。由于學習過程就是評價過程,教學組織形式也由團隊協作或個人獨立完成等多種方式組成,所以評價的方式方法可以設計為自評、組評、師評或者設計為課中評、課后評等。
結語
課程改革是一場教學革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技工院校進行一體化課程改革,猶如春風給技工教育帶來播種的新征程。我們要在總結多年課程體系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針對傳統學科教育體系進行改革,構建出一套符合現代企業用人需求和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木杰.《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煙臺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