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

【摘 要】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社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地,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高校如何與行業企業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需求相對接,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職責。圍繞這一目標,遼東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進行了實踐探索,通過建立企業實習基地、高校承接企業委托完成應用項目等方式構建了完整的合作流程。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頂崗實習;項目委托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260-02
近年來,遼東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在專業改革轉型發展的環境下,以培養學生測量技能、規劃制圖技能、地理信息處理技能為主要突破口,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加強。隨著國家對資源的重視,相關行業企業在土地、測量和規劃領域的人才的需求數量均急劇增多。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和行業企業間找到需求的契合點,建立工學結合、知行合一、保障效益的校企合作模式,遼東學院在實踐中采用了以下2種途徑。
1 頂崗實習式校企合作交互模式
1.1 運行方式
土地與規劃類工作的技術含量高,需使用專業儀器和軟件,而且大部分工作為全國統一部署,工作面和工作量大,工作人員批量需求、員工年輕化、崗位性質相對統一、成果標準化等特征明顯,企業的招兵買馬成為一種常態。因此,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和相關企業在應用技術和人力資源上產生了需求與供給的對接點,集中頂崗實習模式應運而生。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交互模式如圖1所示。
學校與行業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簽訂學生頂崗實習協議。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獨立的辦公空間、軟硬件設備、技術培訓,并明確工作任務和考核標準。學校派專業教師進駐企業,與企業安排的工程師組成“雙導師”,協同指導和管理學生的實習過程、完成實習考核。校內專業導師可以對學生從事的工作向企業導師提出改進的建議。學生接受企業考勤、業務檢查,享受企業相關福利待遇。遼東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已建設集中頂崗式的實踐教學基地3個,即沈陽國源科技有限公司、遼寧宏圖創展測繪勘察有限公司、丹東資環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并另有多家企業合作意向強烈,校企合作已從企業方市場向校方市場轉變。
1.2 解決的問題
因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素質和技能普遍較高,所以企業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后可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超越了單純的求學者成為價值的創造者,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頂崗實習的模式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難的問題,有利于企業短期內完成規模較大的技能型項目。企業通過學生的崗位實習選拔優秀人才在本企業就業,成為單位重要領導崗位的畢業生比率也逐年增加,專業的社會的影響力得到提升。
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目前已達實習總人數的80%以上,并為企業完成多項大型規劃設計類、多區域地籍管理類、遙感影像處理類項目。頂崗實習的學生借助企業崗位平臺獲得技能的提升,同時得到了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的訓練。學生在接受企業和社會檢驗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社會、感受工作狀態、積累工作經驗,為未來求職縮短與社會的距離。
專業導師參與頂崗實習,不僅可以深入了解企業工作的流程和技術,在實踐管理和操作中提升個人的技能水平,成為雙師技能型人才,還獲得前沿的實踐案例及第一手材料,可應用在未來教學中。專業導師還可以從企業的工作中發現問題,獲得高校后方研究團隊的智力支持,通過研究改進措施幫助企業改進工作方案、提高企業工作效率。
在該模式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行業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資源和先進的理念服務,企業也為專業的發展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訓練的平臺,合作企業、高校和學生3方皆贏的態勢已基本形成。
2 項目委托式校企合作模式
2.1 運行方式
遼東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建立了規劃設計研究所,專業通過研究所建立與社會交流的窗口,承接來自行業企業的橫向課題。研究所的課題以課題組的組織形式向學生開放,學生依個人時間和興趣自愿參加,以科研助理的身份加入學生課題組參與課題的研究工作。課題組實施項目的實質性工作,包括深入項目區調研、勘測、收集基礎數據、內業處理、制圖、入庫等工作;對于項目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研究所成立科研攻關小組負責技術突破;項目成果接受行業企業及相關部門專家的聯合審核,驗收合格后提交給委托的企業。
企業委托高校的橫向課題與企業的實際工作是一致的,通常是企業的單一項目或者某一大項目中的分項,或者項目進行中的某一關鍵技術問題。企業與研究所通過委托合同進行相關約束,并分別指定責任人對合同全權負責。項目成果的檢驗通過行業專家的審核和驗收來明確是否合格。
接受委托的高校研究所針對橫向課題的項目特點和時間要求組建相應的課題組。課題組由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和在校學生組成,管理方式包括導師制和項目制2種。導師制是課題組的學生直接受導師的領導,按參與課題的時間進行管理;項目制是學生定位參與某項課題的研究,以完成工作的數量和效果進行管理。研究所具有專門的研究工作室,便于教師、學生在獨立空間進行工作,以及與企業人員、社會行業管理者進行溝通。
研究所通過創新學分完成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課程實踐、畢業設計、創新學分系統等多個環節完成運行和考核。具體做法是,學生以項目為題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替代常規教學設計中的實踐內容,完成相應創新實踐成果,即被視為完成相應的修學學分,創新創業項目還可獲得額外的創新學分。
2.2 解決的問題
研究所承載著將高校教學融入社會需求的職責,具備將智力及人力資源與社會資源及需求相結合的能力。該種方式可以實現教師教學與社會應用不脫節,學生不離開校園亦能有效參與社會工作,行業企業可以低成本獲得技術成果。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橫向課題主要集中在城鄉規劃、測量、土地信息管理等3個方向,委托單位通常是城鄉規劃或土地管理相關的行業企業或行業管理部門。在工作過程中,技術性、溝通性、表達性均較強。負責課題的教師會帶領課題組的學生走進現場實地勘測、調研、收集資料,完成分析、制圖、登記、入庫等工作,并按照行業標準及技術規范完成項目。參加課題的教師和學生可以近距離了解社會工作的流程、掌握標準和實用技能,并成為生產力的創造者。
評審專家的審核和專門人員的驗收是橫向課題得以反饋的特色環節。在專家評審或部門驗收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教師和學生的工作成果與社會實際要求的差距,并在專家和驗收機構的指導下,通過對成果的更正提升業務水平。對教學的直接影響是發現專業教育中的弱項,加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
目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社會服務的項目和參與的學生都在逐年增多,已完成為社會服務的橫向課題40余項。行業企業和行業管理部門也獲得了低投入、高質量的技術成果,并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關系,得到高校后續技術服務和優秀畢業生人才,合作空間持續拓展。
3 總結
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校企合作的途徑,除了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和企業委托高校研究所進行項目研制生產兩大途徑外,還可以通過諸如企業投入設備、軟件和技術培訓,高校提供數據生產加工場地和人力資源,實現企業“生產車間”入校的方式完成,這需要我們在未來工作中進一步探討。但無論哪種方式,校企合作的效益是雙贏的,高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完善技能和基本素質的培養,輸送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的技能型專門人才;企業可以收獲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創新技術、優秀人才及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因此,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建立值得高校和企業進一步關注。
參 考 文 獻
[1]林啟德.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46):136-137.
[2]梁瀚丹.服務地方經濟,高校與企業長效深度合作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4):109.
[3]羊棟,黃麗薇,史先強.校企合作在全面深化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改革中的研究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5(26):93-94.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