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換崢 趙瓊 呂安嶺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辦學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國家對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部署,也是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校企合作的碩果之一——京東班為例探討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培養,是一次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政策指導下的實踐總結。事實說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培養有著現實和長遠的影響。
【關鍵詞】校企合作;京東班;職業素養;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269-02
0 引言
高職院校是我國培養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然而現在我國的高職院校因缺乏實訓設備,缺乏與企業溝通等,培養的部分畢業生往往因為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需要而一畢業就面臨失業。要培養出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高職院校很有必要和企業進行合作,了解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采取課堂教學與實訓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培養適合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的教育模式。漯河食品職業學院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交流,在資源共用、專業共建、教材共編、課程共擔、師資共訓的“五共”模式下,與“雙匯”“京東”“夕陽藍”“大匠烘焙”等多家知名企業深度合作,京東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設的。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1 校企合作辦學的必要性
我國的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令全世界嘆服的成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形成,不管是院校數量、在校生、畢業生人數,還是就業率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職業教育在培養國家急需的技術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大量專門技能人才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進入21世紀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職業教育在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教育教育、勞動就業等方面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淘汰落后產能,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政策的實施,中央明確提出把高技能人才培養作為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人才培養的工作重點。
(1)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參與經濟和社會的最直接形式。高職院校要根據企業的需要,適應和服務于企業。它體現了教育必須適應經濟發展,服務于經濟發展的規律。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培養一批生產、經營、服務的實用技術人才。所以,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漯河食品職業學院經過10多年的探索,深刻認識到校企合作辦學的必要性。漯河市是全國食品名城,大大小小的食品企業上萬家,屬勞動密集型行業,漯河食品職業學院在服務本地食品企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及國民營養健康理念的提升,加之不斷涌現的食品安全事件,漯河市的食品產業也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形勢,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高層次食品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希望在引領安全食品、健康食品研發、生產、轉型方面為本地食品企業提供人才支撐。
(2)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高職院校根據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來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組織培訓,然后在實際崗位上工作,進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社會需求的行業和企業的變化和發展,實現比大學更清晰;職業轉變提出新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在這方面企業的經驗比大學更深刻;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反映企業比大學更敏感。因此,校企合作的發展不僅符合企業的需要,更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3)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的需要。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實現校企資源共享。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企業改善實習實訓條件,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和人才培養能力。企業可以通過高職院校獲得智力資源、實用人才和技術服務,提高核心競爭力和開發創新能力。企業可以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共同開發教材,聯合開展技術研發,有針對性地提出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和要求,進而獲得更適應崗位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減少教育資本的投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2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現狀
(1)學校培養強度不夠。隨著學校與企業之間交流的日益深入,高職院校逐漸重視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的培養。然而,在職業培訓項目中,專業技能、外語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的培訓項目較少。
(2)缺乏切實有效的培養途徑。高職院校要實現能力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但收效甚微,甚至許多教師和學生對培養策略無法達成共識。
(3)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培養和專業技能培養脫節。在許多高職院校,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是脫節的,教師不認為他們應該承擔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培養的責任。但事實上,職業素養培訓和就業職業技能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在教師專業技能的傳授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還應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職業素質等。
3 京東班對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培養的具體要求
2017年漯河食品職業學院和“京東”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成立了電子商務班(京東班),2017級共招生41人。京東班在管理上采用“京東”的管理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上將“京東”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漯河食品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形成專屬于京東班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體驗式教學一直是教育界特別是職業教育倡導的教學方式。漯河食品職業學院京東班自學生入校就采用體驗式教學。
(1)京東班的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是學生,既也是員工。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培訓、專業理論課程、基礎課程由學校的教師承擔,實訓課由“京東”的主管承擔。學生有自己的淘寶店鋪,也直接參與“京東”的網店設計、運營及售后。“京東”以對員工的要求培養和訓練學生,在管理中不光是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更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的培養。
(2)在實訓室即能體驗工作崗位,直接參與企業活動。學生在實訓室就是在工作崗位。學生在實訓中直接參與“京東”營銷的重要活動,如“雙11”“雙12”等。通過網絡和電話直接與消費者溝通,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學生按照業績表現得到相應的工作報酬,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學”“演”“習”同步進行。每一個技能都在實操中學習和演練。每個學生一個工位,“學”“演”“習”同步進行。主管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學習邊演練邊復習。學生還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來選擇自己的專業側重點。喜歡做店面設計的學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店面設計上;喜歡開店的學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開店上。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也不是為了期末考試的分數,而是為了個人的愛好而學,為了個人的技能提升而學,為了個人的職業發展而學。學習完全成為一種主動的、自主的行為。
4 結語
京東班是漯河食品職業學院踐行“把學校建在企事業,把企業建在學校”的新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多種舉措中的一種。實踐證明,在以京東班為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能夠得到較好的鍛煉和提高。校企合作京東班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更是一次高職學校在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培養上的道路拓展,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提升有著現實和長遠的影響。
參 考 文 獻
[1]何紅梅.校企業合作可持續發展的文學素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3(27):181-183.
[2]邵換崢.全程激勵教學法在職業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3(6):189.
[3]張華麗,邵換崢,張瑩.基于兩個底線教改課的探討——以《網頁設計與制作》為例[J].電子世界,2014(18):476-477.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