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
摘要:近年來通過在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水平測試數據中發現,學生體質健康在新時期經濟條件改善的大環境下,體質健康沒有得到提升,身體素質綜合能力卻逐年下降。這種現狀應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更應投入學生體質健康研究工作中。
關鍵詞:中職生;體質健康;研究分析
伴隨著現代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學生的校園生活也出現新常態“出行有車、購物網絡、享受空調”等等看似安逸的生活背后卻隱藏了嚴重的健康隱患,給學生的體質健康也帶來極大沖擊。當前中職生的體質健康令人擔憂,如早間升旗儀式、課間廣播體操或在體育課程進行當中學生頭暈惡心、呼吸困難、腿腳發軟等生理現象時有發生,更有甚者運動中突發猝死事件已不是個案。近年來通過在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水平測試數據中也看到,學生體質健康在新時期經濟條件改善的大環境下,體質健康沒有得到提升,身體素質綜合能力卻逐年下降。這種現狀應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更應承擔責無旁貸的職責。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利用信息網絡平臺,檢索以“學生體質健康”為主題的研究文獻資料。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通過對中國期刊網(CNKI)全文數據庫和廣州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資料查閱文獻資料。
二、結果與分析
(一)論文檢索情況分析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非常關注國民體質,尤其重視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但在對體質健康科學理論研究方面我國的各類專家學者起步較晚,通過檢索大量文獻發現,有關體質健康的研究,有幾個重點階段:2000年之前的研究篇幅極少,在2001年至2010年之間研究文獻逐年遞增,到2010年之后對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文獻有大幅提升。在中國期刊網(CNKI)全文數據庫和廣州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資料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檢索以“學生體質健康”為主題的研究有20723篇,檢索以“大學生體質健康”為主題的研究有6132篇,再檢索以“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為主題的研究文獻卻只有193篇,對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相比對大學生的研究探討要狹隘偏面的多。
(二)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檢測評價起步較早,研究較深入,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有日本和美國等國家。
日本早在十九世紀后期就開始對國民體力(日本將體質統稱為體力)進行調研,其中包含了對各級學生身體活動能力的調查,1963年日本國針對中小學制定了《小學低、中年級運動能力測驗實施要案》。1998 年制定了新的測定指標體系,評價中小學生的指標也更為系統、科學、全面。經過近二十年的檢測,整體項目成績都有逐年提升的趨勢,學生的身體體質有穩步提升,足以說明,日本在提升學生體力與運動能力方面的測試研究是有效的。
美國自十九世紀末就開始對本土青少年體質健康進行研究,通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有著非常深入的精辟的學說和先進的測試方法,但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美國體質測試專家學者通過對比歐洲同齡人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發現本國青年學生的不合格率竟遠遠高于歐洲。這引起了全社會民眾的關注,特別是引起了美國總統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強烈關注,并為此專門成立了青年體質總統委員會(現更名為體質與運動總統委員會),研發了教育評估與報告軟件系統,美國已逐步形成自身的較為完善標準的檢測體系,被世界范圍普遍接受,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三)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七十年代末建立了“中國學生體質測試”體系,首次在國家教育部、體委、衛生部的直接領導下,對全國漢族青少年兒童進行了體質狀況的調查,同時第一次對大中小學生進行了全面的體質測試,建立了較為系統、完整的青少年兒童體質資料庫,相關研究填補了此項國內研究的空白,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此后,國家多次對青少年兒童進行體質和健康調查研究,使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為學校體育教育科學研究提供有利依據。
關于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及影響因素,我國學者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總結。董新軍認為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有以下因素:家長重視文化輕體育的思想,沒有積極的行為示范作用;學校偏面追求升學率壓縮體育課程及片面重視競技體育發展;社會方面在輿論上對體育有誤導,缺乏群眾體育鍛煉氛圍,國家體育政策執行力的缺失及體育法規還不健全。楊金鵬等指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處于逐漸下降的趨勢,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人才培養質量,到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地步。為深入教改,提高學生體質健康,面對現階段已然失去鍛煉興趣與習慣的學生群體,除了在體制機制、培養鍛煉興趣以及增加體育娛樂性等方面下功夫外,不妨為鍛煉加點“強迫”。利用一些強制手段,保證每天鍛煉1小時,培養學生掌握1~2項技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王曉宇指出體育教改是培養學生高質量的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體育改革應著重把握三點:加大教學資源建設投入力度;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及內容;職業中專體育教學應緊貼學生未來發展方向。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文獻資料整理和歸納研究來看,不難發現在對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領域偏重于對大中學生體質健康調查數據的分析處理、現象描述及對策研究,缺乏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深層次的實踐研究。中職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研究較薄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具體實施不到位,由于當前各中職學校學生生源緊缺,各校更多關注的是專業分發展和提升,卻忽視了學校體育教育工作,各級學校普遍沒有認真貫徹落實學生體質測試工作。
(二)建議
每年有近六百萬的職校生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這是國家國民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要具備勝任某種職業的技能,更要有能勝任職業技能的體能,具有良好的健康體質是保證為國家健康工作的前提。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趨勢的調查研究,對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終身體育運動意識及為今后適應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職業體育技能基礎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保障學生體質健康工作有效開展,各級學校努力的方向:應提升職業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在政策和關注度上給予支持;為提高全社會、學校和學生個體的參與度,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師資專業隊伍的建設,加強培訓,提升教師理論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孫雙明.葉茂盛.美、俄、日和歐盟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概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3.
[2]劉粵.李國文.基于體測成績探究男女生的身體素質差異[J].體育風尚,2018,2.
[3]劉安劍等.全面質量管理視角下的美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探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3,4.
[4]董新軍.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長效干預機制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3,11.
[5]楊金鵬.郄希發.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學校體育學,2014,29.
[6]王曉宇.職業中專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淺析[J].學校體育學,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