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時代是個信息技術大爆炸的時代,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結束,第四次信息革命將要來臨,互聯網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出,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根本滿足不了這群生活在高科技技術滿布的初中生,更不用說是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了。而我們都知道英語是一門語言,它的學習應該重在應用而不是考試,而應用,“聽說讀寫”以聽和說用的最多,所以在新形勢下,我們要轉變我們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開設“智慧課堂”教學,讓英語課活起來,真正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關鍵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英語聽說教學;策略探究
【作者簡介】孫海燕(1975.12- ),女,漢族,江蘇無錫人,本科,無錫市南長實驗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引言
所謂“智慧課堂”就是只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聽說課程中引入互聯網因素,我們常常在網上所熟知的超星課堂、網易課堂等課堂模式都是云計算和傳統課堂結合的產物,只不過它這種遠程的付費課堂和我們初中英語的聽說課堂有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前者只是單純的將傳統的高校名師課堂用網絡技術記錄下來,以便多次收費使用,而初中英語聽說課堂的智慧課堂則不一樣,它是教師本人在傳統課堂制的基礎上進行的輔助性教學。后者的教學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一些,相比較而言更為適合初中階段的教學。本文將立足于國內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情在結合一些相關的教育學理念,對智慧課堂的開設的一些情況和一些教學策略給予一些個人的看法,所見甚是短淺,望高者指引。
一、初中英語聽說智慧課堂的現狀
初中英語聽說智慧課堂的現狀,筆者將從農村和城市兩方面談,農村的英語聽說智慧課堂教學狀況:我國的農村人其實對英語的態度很是陌生,因為英語在他們的生活中根本沒有什么用處,家庭成員不重視英語,而另一方面我們的農村的英語課堂還是相當落后的,一般都是采用老師教,學生學,可是就連我們的英語授課老師自己的英語水平都是十分有限的,他們自己的英語口語都是差的,更不用說是學生,更甚是有一些地區連老師都缺少。英語課的目標是考試,對口語的要求自然就很一般,而且農村的學生上完課后基本就跟英語絕緣,不會將英語學習生活化。而所謂的智慧課堂,大多是并未開設的,當然就算開設了也是形同虛設。
而城市的情況就相對好很多,大多數的城市課堂都會安排多媒體教學,雖然設施完備方面有所不同,但是整體還是相較農村要強太多。而城市里的英語課堂教學有很大一部分是人機教學,這樣做可以讓孩子直接接觸到純正的外語,當然城市的英語教師質量一般質量都相對較高,英語口語水平相對較高。再加上城里的孩子運用外語和進行課堂外語溝通的機會和場合更多,所以他們的口語課堂教學還是比較可觀的,但是,盡管如此,城市的智慧課堂教學中也存在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情況,也有傳統課堂和智慧課堂沒辦法相容的情況。
二、初中英語聽說課堂的策略
有關初中英語聽說課堂的策略問題,筆者將從三個教育環節展開探討:
1.課前預習。在上課之前,先在指定的網絡課程上進行指定教材的選用,然后將需要選好的預習的章節篇目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去跟讀教材,然后教師在根據學生的跟讀記錄,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出評價,并給出相關的反饋意見。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來制定適合他的建議,分享給他后,讓他逐字逐句的進行跟讀,這樣的反復訓練是有利于我們孩子的英語口語的提升的。
2.課中反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所教章節的不同,預先設置好課堂的重難點,然根據你所設定的重難點進行互動式教學,積極的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開口說英語,有必要的適合還可以進行小段的英文表演。在這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今天的課堂教學情況和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總結,然后以遠程課堂的形式給出相關建議,做到因材施教。
3.課后習題測試和反饋。在一天的課程結束之時,我們的教師可以根據當天所學,給出一些練習測試題,然后我們的學生在線上完成測試,測試結束之后,老師可以根據提交的語音情況進行批改,然后再給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再學生根據反饋的意見進行相應的語音面貌調整,如此,學生的英語口語應該會有所改進。
三、總結
總而言之,智慧課堂的出現是新時代作用下的產物,將互聯網技術引入我們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既符合英語這門語言的特質,也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有利于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有利于調動我們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我們都知道智慧課堂的開發畢竟是一種新事物,它的發展還不成熟,一切的一切都有待改進和進步。筆者在上述所言之事純粹只是筆者的個人理解和意見,并不太高明,若有識之士觀之,望給予相關的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宋芹芹.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農村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杜娟.“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下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探析[J].英語教師,2017,17(22):128-129+132.
[3]陳婷.“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