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秀
摘要:本文基于傳統銀行的角度,探討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如何實現發展突破,首先介紹互聯網金融內涵、分類,然后是在此背景下其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最后提出面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行業;傳統銀行
互聯網金融是近幾年金融行業的發展熱點,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了互聯網與金融行業有機結合。傳統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的形勢下,受到非常大的沖擊。線上交易更加快捷,融資渠道多樣化,這促進了資本流動更加靈活和頻繁。如何改良傳統銀行經營方式和理念,順應當前金融業發展趨勢,是本文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互聯網金融典型業務模式及特點
(一)業務互聯網化
借助互聯網以及相關信息技術,部分銀行將傳統金融業務實現互聯網化,通過這樣的方法代替金融中介、傳統網店以及人工服務。其主要特點是利用手機APP集成某銀行或金融機構:網上銀行、證券交易、保險、基金產品的網絡銷售,以及探索實踐互聯網保險公司等。這種互聯網化的改變,利用技術提升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此外,借鑒互聯網的理念,以大數據技術對銀行業務模式進行深層次變革,互聯網和銀行的結合是金融互聯網化的趨勢[1]。
(二)網絡支付
當前網絡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促進傳統金融業實現互聯網化的關鍵,通過對網絡支付產生的余額沉淀進行資金管理,衍生多種金融業態。這種新興的支付形式,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和發展,實現了人們消費、支付碎片化,特別是移動支付的出現,讓消費更加便捷,促進了資金快速流動和利用。常見的網絡支付企業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快錢、拉卡拉為典型代表的企業,類似這種形式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不承擔擔保功能,僅提供支付服務;另一種是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企業,以自身豐富的用戶群體為依托,有能力提供具有擔保功能的支付服務。
(三)網絡融資
網絡融資也可稱為網絡借貸,它不同于傳統銀行的融資渠道,前者不像后者直接向資本市場融資,而是基于互聯網P2P(個人對個人)的融資方式。網絡融資填補了傳統銀行在中小型貸款市場的空白,它具有支付便捷、借貸雙方直接交易的特點。削弱了金融業分工、專業化的優勢,使得融資更加大眾化。但是這種金融業務發展模式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近期大批P2P網貸企業接連曝出資金被不法挪用甚至企業法人卷款逃走的案例。人們對這些企業盲目信任,受宜傳的高利息誘惑,用戶紛紛購買這類公司的理財產品,因此陷入旁氏騙局[2]。
(四)網絡貨幣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貨幣形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各種各樣的“幣”與現實貨幣實現互換,典型例子是比特幣。它與真實貨幣相比,不具有實體的發行機構,所有貨幣是利用網絡節點計算,理論上誰都可以制造比特幣。這種貨幣不限制人員身份、可以在任意時間進行挖掘、購買和收取,交易過程也沒有方法辨認交易者的信息。這種網絡貨幣的出現,一定程度影響了央行的貨幣發行權,并對現有的貨幣體系造成沖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不法貨幣目前被多國監管并狙擊。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發展造成的影響以及解決對策
(一)造成的影響
1.傳統存款業務
余額寶是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其推出的背景是解決淘寶用戶支付寶賬戶內的閑散資金管理。由于其購買和贖回方便、門檻低、利息相對比銀行利息高的特點,一經推出便廣受用戶的歡迎。人們在閑散資金的管理和利用上,除了傳統銀行的定期存款外,還能購買具有良好企業信譽的理財產品。因此,2013年余額寶在推出的半年時間內,便吸引了五千萬用戶共2500億的資金,并且這種吸取資金的趨勢以滾雪球的速度增長,一躍成為國內公募基金龍頭。越來越多的銀行客戶將存款挪入互聯網金融產品中,使得傳統銀行的存款金額大幅度下降,對銀行放貸業務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2.打破銀行對于支付的壟斷
隨著第三方支付的興起,打破了銀行在交易結算的壟斷。2017年全國第三方交易額達29.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并且這種交易規模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分流了原屬于銀行的手續費收入,從支付渠道的角度來看,它隔離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銀行只能在整個支付過程中扮演最后清算的角色,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背景下,不利于銀行掌握客戶支付動態,從而影響傳統銀行的長遠發展。
3.影響銀行信用卡、貸款業務
支付寶推出的“花唄”,京東推出的“白條”功能,這些產品的推出一定程度上搶奪了傳統銀行的信用卡市場。以上兩家消費借貸產品,依托于自身的電商網站,采取對商家、用戶收取手續費的方式賺取利潤。這些產品與傳統信用卡功能相差不大,但是前者在開通、額度授予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因此受到年輕用戶的歡迎。很大一部分年輕消費沒有信用卡,但是開通了支付寶的花唄或京東的白條[3]。
除此之外,支付寶也推出了“借唄”小額貸款產品,它根據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芝麻信用分體系,作為授信用戶的借貸額度依據。其貸款額度最高可達30萬元,對于中小企業以及部分消費者來說,這款貸款產品手續流程少、放款快、門檻低,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的歡迎。同類的金融產品,還有微信的微粒貸、京東白條等。
(二)解決對策
1.注重客戶體驗
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優勢在于客戶體驗比傳統銀行更好,前者更注重服務的便捷、快速,與客戶無縫對接;而后者更強調服務的安全、穩定和低風險,因此業務流程更加冗繁,這些特點嚴重影響客戶體驗。
針對此問題,傳統銀行必須審視自身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從“以我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思維進行轉變,注重客戶體驗,并且根據客戶需求在產品和業務流程上進行適當的革新,從而讓產品和服務更加貼近客戶。為了提升客戶對某項業務的體驗,如余額查詢、存款、轉賬、支付等,可借鑒第三方支付公司,積極開通各家銀行自己的電子渠道,開發手機銀行APP,通過這些手段改善服務,提升用戶體驗,以此拓展傳統銀行客戶群體。
2.創新經營模式,線上線下聯動
開發線上直銷銀行,這種運作模式是基于我國當前互聯網環境,依靠互聯網、電話和ATM機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根據直銷銀行的特點,將線下人工操作的銀行業務轉換成可進行網上操作的銀行業務,實現支付的便捷以及信息查閱功能,并以此開發網絡客戶資源,解決渠道與客戶直接化問題。目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也積極布局線上直銷銀行,為客戶提供金融搜索、P2P債券投資等服務。
發揮線下社區銀行的優勢,利用其線下豐富的網點優勢和豐富的客戶資源,其中安全性、大額資金交易經驗是傳統銀自身獨有的強有力的競爭優勢。銀行不應盲目拋棄線下的資源和優勢,而應配合線上平臺做好差異化服務。通過布局線下社區銀行,填補互聯網金融的空缺,穩固銀行與客戶的關系。社區銀行是傳統銀行的延伸,是直達終端客戶的連接渠道,讓客戶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存、取、匯款等基本業務,給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4]。
3.建設銀行的電商渠道,開放合作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主要歸功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購物網站。傳統銀行與商貿物流是割裂的狀態,銀行缺乏綁定現金流的媒介。隨著電商平臺的快速崛起,由此衍生資金流綁定對銀行造成重大的威脅。此外電商平臺還掌握了大量資金流數據,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阿里巴巴能夠精準地為有需要的小企業提供貸款。因此傳統銀行不應忽視建設自身的電商渠道,這種做法不僅是維系好與客戶的關系,提升客戶體驗;同時也能夠幫助銀行掌握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銀行金融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例如交通銀行買單吧就是這樣的有益嘗試,它依托于信用卡的用戶基礎,在這款APP上集成了信用卡還款、購物、娛樂、貸款、基金理財等功能。通過為商家提供競爭力的平臺,加大信息的捕獲力度,并構建自身網絡商業信用體系。
建設銀行系的電商渠道,不僅是獲取資金信息和數據,同時還促進其與電商、支付機構、相關產業和企業的合作,銀行通過掌握的海量數據,整合上下游資源打通全方位業務鏈條。
加強與核心企業的合作,建立穩定的企業供應鏈管理,參與進這些核心企業的資金、物流管理,并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融資產品。以交通銀行的買單吧APP為例,它鼓勵信用卡用戶到指定商家進行消費、購物,并給予信用卡積分、支付紅包的優惠。這構建了銀行與企業、產業的合作聯盟,由此建立合作共贏、互補發展的共生關系。
三、結論
綜合上述,在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造成極大沖擊的背景下,后者也在經營管理方面積極轉型,通過提升客戶體驗和改進業務流程,積極開拓線上服務,為客戶提供更為豐富、個性化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的銀行以開放姿態,通過與互聯網金融公司進行合作,相輔相成促進互聯網與金融行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淞.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轉型與發展戰略研究——以長城華西銀行眉山分行為例[J].全國流通經濟2018(08):67-68
[2]李文新,劉國訊.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創新發展研究——以浦發銀行“e企付”為例[J].金融經濟,2017(16):51-53.
[3]胡振華,沈家豪.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投資者對傳統商業銀行信任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寧夏黨校學報,2017,19(03):86-91.
[4]張伶俐,劉暢.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J].商,2016(2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