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波
摘要:我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雙重作用,而宏觀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等一系列指標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宏觀經濟發展中,保險業隨著時間的變化也成為了宏觀經濟發展中的一部分,它主要是根據一系列的分攤風險,為被保險人提供保險生效后的損失補償。因此,根據我國目前的保險業現狀,努力著手抓住保險業對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當今的主要任務,從而使保險業發展不斷的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保險業發展;宏觀經濟;均衡發展
近年來,在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的條件下,保險業發展也迎來了它的新紀元。國民經濟的發展首先為保險業發展投入了一定量的資金,而在這種情況下,保險業的發展又反作用于宏觀經濟的發展,保持宏觀經濟的均衡向前。與此同時,由于保險業的市場發展力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使得市場化競爭越來越激烈。因而,市場化競爭的激烈表明保險業發展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將更加凸現,對宏觀經濟也將起到更深遠的影響。
一、加大了就業機會的產生
保險業作為一個獨特的服務性行業,在吸收眾多居民就業的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居民的收入,進一步提高了居民自身的消費能力。近年來,中國保險業發展呈現出了它的大規模化,行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吸收了居民大量就業。除此之外,根據統計,2005年時保險業的就業崗位占全國新增就業崗位的約2%,而全國保險從業人員的總數占金融行業的大概40%。保險人員的工資也相對占有優勢,高于同一時期我國的人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二、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減輕居民生活負擔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水平較低是因為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商業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體系不完善。商業保險主要是依在大力發展政府提倡管理與風險的同時,商業保險也慢慢開啟了滿足居民個人保險需求的保險方案,極盡可能的推動個人保險制度體系的完善。就目前保險行業發現行情來看,商業保險中關于養老保險的方案已經超過130個,多元化保險已經為居民帶來了1.9億元的養老資金以及健康準備金,大約占據了全國社保基金的65%。
三、為居民提供相應的風險保障
保險的發展過程告訴我們,繼海上保險、火災保險、人壽保險發展以后,才是我們所說的商業保險,作為商業保險,它的特點就在于上市公司的責任人能夠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護,公司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在眾多上市公司中,大多都購買了商業保險,為的就是在經濟出現大規模變動時減少對經濟的損失。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污染了將近900平方公里的海域,而責任企業公司僅僅被罰30萬元;電梯傷人了,人們才知道,小區每年電梯維保費用在15萬元左右,但每年實際收繳上來的維保金還竟然不足一半,物業經常需要自己墊付一定的維修費。那么,這些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司能否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事先將潛在的風險通過某些方式作出一定的安排就未可知了。這樣一來,意外事故之后因經濟賠償而引發的糾紛得到了緩解,保險公司盡可能的為居民提供相應的風險保障,滿足居民以及企業的要求,才是重中之重,才能夠維持我國宏觀經濟的平衡。
四、加快金融企業的發展
就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我國宏觀經濟之所以發展不平衡,不僅僅是由于我國的經濟結構發展相對落后這一原因,企業所產生的矛盾是比較重點的,它的主要表現在經濟機構內部因素的比例不一致,部分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大。這是因為直接融資發展較慢。因此,加快保險業的發展,能夠吸收大量保險費用,實現社會儲蓄的均衡分配,進一步在這樣的水平上建立起結構規模完整的保險基金會。如今保險業發展機遇的最大化就是選擇要從人民群眾對保險有一定的需求卻還沒有得到滿足的角度來思考。在曾經的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提出,一定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相關建設,這是完整保障體系的重要一個步驟。那么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商業保險公司應該如何定位并融入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呢?在行業監管、保險回歸、以及科技創新的大背景下,保險公司又應該如何面對重重挑戰,并努力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呢?
郭敏認為,要想抓住機遇來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第一要義是明確定位,將市場分段化,避免同行競爭,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的問題。舉例來說,可以通過應用人工智能,來劃分可保和不可保風險的分界,使原來不能被保轉變成可保,促進保險者的長期投保,保持宏觀經濟的均衡發展。
保險的發展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保險的基礎,周潤發說過,一般人是看到才相信,而保險是相信才看到。如今我國居民的生活里,家家戶戶都離不開保險的陪伴,保險給大家一份穩定,給經濟一份平衡,給國家一個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