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學燕
【摘 要】初中數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提高教學質量,要合理的使用現代科技設備,更有效的推動“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對提問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加強課堂的把控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有效性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15
教學的作用在于傳授客觀的知識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智力,引領學生心智的成熟。在教學中,教師主要以教授知識為載體,發展學生的心智和智力為導向,二者之間相互融合與促進。數學教學是最為體現教學作用的學科之一,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定然能夠有效的將兩者結合起來。然而,當下的數學教學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和矛盾,制約著教學的前進和發展。本文將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索和反思。
一、合理的使用現代科技設備
科學技術的深入發展,信息的高速流通,教師可以輕松地獲取相關的教學素材。投影儀等電器設備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直觀、便利、快捷,教育的發展步伐逐漸由“人文教學”過渡到了“電器教學為主,人文教學為輔”的智能時代。智能科技所帶來的高效性有目共睹,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很多教師在運用過程中的機械和呆板降低了其效用,生硬和冰冷的教學模式泯滅了教學中的人文性、師生之間的親近性以及教師對教學的人為把控。快速獲取的教學素材讓教師對科技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教學設計上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采用復制粘貼式的備課模式。面對當前的這些矛盾和問題,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的主體依然是教師,科學僅僅是輔助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合理有效的運用電子設備,能夠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取長補短,去其糟粕。
其次,很多教師之所以導致多媒體教學效用不高,是因為教學中的所有時間都在展示PPT,學生難以跟上教師上課的節奏,更沒有空余的時間思考教師的問題,學生只是忙著抄寫教師的PPT。更有甚者,缺乏預習的學生發現教師的PPT全部都是書本上原封不動的題目或者例題。這是現代多媒體教學見怪不怪的一個現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合理的考慮課件的容量,多媒體與學科特點的關系以及停頓的時間。將多媒體教學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課件的設計更加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和學習的能力,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比如,在學習因式分解的時候,教師的課件設計應該為學生找尋不同的因式分解的題型和案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在公布每一道例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在所有案例結束之時,教師要對所有的題型進行一個方法總結。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課件的設計要盡可能的避免花里胡哨,文字盡可能的做到簡潔清晰,在追求趣味性和視覺效果的同時要考慮到課堂的效果,不能只圖表面的課堂熱鬧。
二、更有效的推動“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
當前的教學更加提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主張學生之間的深入合作,能夠自主的探索問題的本質。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體會到這種教學模式的深意和本質,僅僅將自己的教學模式換了一種包裝和“馬甲”,其內涵卻沒有絲毫的改變。現代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完全演變成另一種風格,所謂的自主即是讓學生在教師的任務指導下去書中找尋答案;所謂的合作演變成學生之間相互對照答案,補充缺漏;所謂的探究是教師演變成教學的“幕后黑手”把控著整個課堂的節奏。現代教學提倡的創新式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夠主動的提出一些較為專業,具有意義的問題,牽動其情感深處的學科修養,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領悟到教學的意義所在,不是將課堂裝潢得看似熱熱鬧鬧,學習氣氛濃厚,學習的效果卻毫無進展,而是要能夠真正有效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自主的去思考問題。
在合作上,教師要改變原有派發代表上臺表述小組的結論和答案的方式,盡可能地避免學生“順風車”式的學習(即不思考,竊取其他同學的想法)。采用更具有隨機性的抽查方式來提高小組之間的合作。教師提出一道較為困難的例題,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教師隨機抽查學生的小組的學習情況,然后在抽取的小組中,隨機抽取一名學生回答其小組的想法。另外,為了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一道題提出多個解決方案。在自主學習上,教師布置預習時,要能夠進行一些合理的搭配,采用一些具有進階性的問題模式。既要有簡單可輕易找到的題,也要有一定拓展,不能輕易找到答案的問題,這對教師自身的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探究方面,教師要脫離教師為主導的樊籬,以任務驅動學生進行學習實則是變換性地控制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教師可以將任務的安排交給學生,自己僅僅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發現和引導。創新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維,還要求教師重新出發,價值追問,積累新的教學經驗。
三、對提問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加強課堂的把控力
問題是師生互動的橋梁,是碰撞師生之間思考火花的有效方式。有效的問題設計就像一劑興奮劑,刺入學生的脊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在提問上,眾多教師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問題無效性,缺乏深化和拓展;二是對提問時間和間隙的把控不足,有的教師刨根挖底,將學生的學習情緒消磨殆盡。或者缺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三是問題的數量,過多導致學生課堂壓力大,過少學習帶動力弱。因此,教師在課堂的提問設計上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提出的問題既要貼合學習的內容,也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在提出問題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會以一種平等對話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問題,切莫連珠帶炮式的詢問學生答案是否正確。問題設計的數量要具有合理性和適當性,提問要間隔一定的時間,設計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緒態度,要符合教師的示范和引導功能。另外,提出的問題學生要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否則,教師很容易僵化課堂氣氛。
教師達到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學生充分吸收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教學目標達成,為了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采用創新式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采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優化教學模式,鍛煉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從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奠定一個較為堅實的基礎,致力于一個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