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雪梅
【摘 要】數學是學生受教育階段所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并且在眾多課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本文中我們所要探討的是針對特殊群體學生的數學教育,本文以智力障礙兒童為例子,談談在特殊教育中如何通過教學態度、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特殊設定來做好學生的數學培智工作。
【關鍵詞】特殊教育 智障兒童 小學數學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29
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尤其是經濟等方面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滿足,所以不論是國家還是普通的大眾都開始將發展聚焦到文化等更深層次的領域。尤其是近幾年來,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認知下,全社會開始重視起學校教育,重視各方面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培養,所以隨之而來的是教育教學制度的改革。時至今日,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可以說是我國教育制度改革一定階段內的成果體現,不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教學模式方面都呈現出巨大的變革,在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向上更加貼合時代的潮流和各行各業發展的需求。并且從國家宏觀教育改革角度來看,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僅僅涉及普通教育,對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也做到了一視同仁,就以特殊教育來說,提出《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但作為一名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來說,我在日常工作中卻能夠感受到,相對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這三者在大眾的認知中地位有著巨大的差別,尤其是特殊教育,基本被排除在絕大多數的普通大眾視線范圍內。即使是在國家重視特殊教育,并且提出各項教育扶持的今天,社會對于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提升緩慢,所以本文中我就將重點針對特殊兒童的數學教育展開探究。
特殊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面對特殊群體所設置的教育組成形式。本文中我們所要探討的是針對智力方面存在缺陷的兒童群體的教育,以數學學科為例子,那么我就先以群體的特性和學科展開分析。從群體來說,智力存在缺陷,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講的智障學生,他們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在思維和行為能力方面較之于普通學生效率低,且學習能力較弱,教學目標以基礎的培智為主,所以在同學科教學方面,內容要簡單且教學進度方面要慢,并且教學模式的設置要更加考慮到學生的智力和心理等;而從學科方面來說,數學本身是一門實用性和專業性兼具的部分,對智力存在缺陷的小學生來說,往往以最基礎的加減乘除等實用性的內容教學為主,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字運算概念等,能夠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相關問題等,甚至可以根據學生情況挖掘學生某一方面的潛能。那么,作為教師,我們要怎樣才能讓數學順利被學生接受,在課堂上給學生塑造一個自由學習、思考的天地呢?下文中,我就將結合自己的教研經驗以及教學實踐,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營造溫馨的課堂氛圍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本身所涉及的內容就相對簡單,涉及加減乘除的數字運算和包含最基礎的邏輯思維應用題等。而對于智力存在缺陷的兒童來說,需要進一步削減難度,放慢教學進度,且教學目標以培智、啟智為目的。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更加注重生活化課堂場景的營造,讓學生在溫馨的氛圍中獲得舒適的學習體驗。
首先,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我們要最大限度的將所學內容生活化,讓理論知識“接地氣”。這里所講的生活化,既是指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出發,讓所學的內容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反復的應用到:例如在講解加減法時,給學生舉“分蘋果”“買東西”的例子,讓學生將加減法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也能讓學生在學習之后迅速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不斷鞏固知識印象。也是指,所講述的內容以實用性為主,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知識的“親切感”,避免理論性的知識內容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叛逆情緒”。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還要營造溫馨有愛的課堂氛圍。尤其是對于智力存在缺陷的學生來說,其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但情緒反應卻容易敏感,兩者結合下學生很容易有過激的情緒表現。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自身的語言和動作,時刻給予學生心理上的安撫,比如溫柔的語氣,輕柔的肢體動作,清楚地語言表達等,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全程感受到柔和和溫馨,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語言情緒理解的偏差,進而產生心理上的誤解等。
二、課堂教學游戲化,構建趣味性課堂
對于小學生來說,玩是本性,對于智力存在缺陷的兒童來說,表現則更加明顯。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盡量將課堂營造成“游戲場”,讓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學習驅動力。例如,在講解數字的分解和合成時,我們可以給學生分發一些小玩具道具,如動物的毛絨玩具等,讓學生給不同總量的小狗分組,在學生玩玩具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不同數字的分組形式。
其次,在課堂上我們還可以通過情景演繹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集體游戲,在游戲配合中進行學習。如學習加減法時,我們可以模擬買賣場景,讓學生拿著畫出來的錢去“逛商店”,通過店主和顧客的角色扮演,來實際感受數字的加減關系。即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趣味性,有增加了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
三、課堂教學差異化,注重個性啟發
雖然智力缺陷兒童有共同的身心特點,但在學習方面也會呈現出其他差異,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要做到尊重不同個體,根據其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調整。首先,在上課狀態方面,不同的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表現不同。例如,一些學生對于數字運算很感興趣,但是情緒自控性差,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提醒和引導;而有的學生則是愛表現,且心思敏感,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保持其學習的活力。其次,從學習進度來看,不同學生在智力方面的缺陷程度不同,有的學生學習速度相對較快,而有的則相對較慢,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針對學生學習的不同進度給他們設置不同的目標,并且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們都能夠“吃得飽”,并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
總之,對于智力存在缺陷的小學生來說,其在受教育過程中會表現出更為敏感的情緒,學習能力相對較低,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具備足夠的耐心、恒心和愛心,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從而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營造自由、和諧、有愛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獲得個性和人格的積極性、健康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