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莊
【摘 要】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應用習慣是教師面對的一個重大難題。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改變教學觀念,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細節的觀察及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應用習慣。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數學意識 應用習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50
一、應用意識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如中國數學的瑰寶《九章算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諸如物價、利率、測量、估算、設計、種植、加工等都要用到數學知識來解決。假如離開了數學,社會進步就成為紙上談兵。
2.數學應用意識是研究其他學科知識的工具。比如物理、化學、邏輯學、計算機等學科都需要數學知識,精深的數學知識有助于其他學科的深入研究。歷史上就有科學家因數學知識的欠缺而耽誤其他學科結論的得出的例子,例如胡克就因高等數學知識的不精通而耽誤了一個物理結論的導出。
3.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是當前課程目標之一。現行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通過數學學習,學生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數學知識生活化
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賦予數學生活氣息,讓學生覺得所學習的內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范。
例如教學“勾股定理的應用”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有兩棵樹,一棵高8米,另一棵樹高2米,兩棵樹相距8米,一只小鳥從一棵樹的樹梢飛到另一棵樹的樹梢,至少飛多少米的路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雖然不能求出問題的準確答案,但是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他們便會張開理想的翅膀,翱翔到探求知識的海洋中去。這樣一開始就設置懸念,創造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興趣,產生強烈的自我學習意識,在設想、觀察、探索、總結這一學習過程中自然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真正成了課堂教學的主人。實踐證明:在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既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培養了學生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的信念。同時在實際情景下學習,能有效激起學生對探求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創建自主式課堂,增加學生的參與感
長久以來,數學教師是中學數學課堂的“權威人物”,教師在課堂上教授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就跟著學什么樣的內容。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并不會去主動地思考、去探究為什么要以這樣的思路去解答數學問題,換成另外一種方式是不是也能行得通。這對于當代中學數學教學來說是極為不利的。中學生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會逐漸喪失發現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會漸漸缺乏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培養一種不良的數學應用習慣。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充分重視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的勇氣,并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
比如,在數學課堂教學時,中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數學學習小組,為每個小組設計一個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充分地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將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其中。學生交流完后,每個小組可以派出一個代表,分享本小組的探究成果,以及介紹小組成員怎樣將某一知識點應用于這道數學問題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充分聯想與想象,提升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習慣。
四、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掌握抽象的知識后最終可以把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宏觀上很好地認識數學知識,再舉出豐富的數學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有著重要的價值,甚至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樹立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而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還要以生動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是源于生活的,數學離開了生活,就會顯得空洞無依,而生活離開了數學就無法發展進行,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拉近生活、數學和學生的距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生活中簡單的物體畫三視圖,用這樣來源于生活中的實例,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的應用,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數學思維論告訴我們,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就要訓練學生的多種思維和能力。要克服思維的離散性和慣性,提高思維品質。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聯系實際,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切實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從數學學習的需要出發,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激活學生生活的經驗,尊重學生對數學化生活的理解,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斯寧.加強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J].應用數學系,2010.
[2]顧雪蓮.論初中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教育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