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枚
【摘? ? 要】語文作為我國教育必修科目,在中學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習語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素質和修養,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因此語文教育受到我國高中院校的普遍重視。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育? 傳統文化滲透?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48
中國作為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燦爛的文化底蘊。21世紀以來,中國繼承傳統文化的優勢與現代科技聯系在一起,在教學中將先進的思想文化與傳統文化共同傳遞給學生,學生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在未來的發展中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揮著重大價值和意義,要全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高尚品德。高中階段使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重要的階段,在此階段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更顯重要,教師應積極地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
一、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情感熏陶程度不足
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主要通過將古詩文、詩歌等內容用背誦的方式進行傳授,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吸收,反而會引起學生對教學產生反感。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教師通過有趣的教學方式和講解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去,引導學生學習,拓展學生文化的深度和廣度,加深學生對古詩文和文言文等內容的了解,從而上升學生文化思想層次,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充分吸納,培養學生文化情感,進行全面熏陶培養學生文化素養。
(二)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課本依賴性較強
傳統文化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文言文內容深奧難懂,書籍中對該內容的講解細致程度不足。于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文言文解析等書籍依賴性較強,通過這種書籍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速度,但對于文言文等傳統文化的理解方面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產生影響。對于教學中存在的這一問題,教師應積極地應對,采用合適的措施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的精髓和重要意義。為學生學習提供有效幫助,解決依賴問題。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
(一)突出漢語思維方式
漢語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脈相承。這就意味著古漢語與當今白話文實際上擁有豐富的聯系。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古漢語的時候,應當突出漢語傳統思維方式,更多的通過漢語思維方式去理解古典作品中的篇章結構。
(二)增強課下傳統文化教學
由于傳統作品在實際生活中接觸機會比較少,課本上提供的古典作品數量較少,所以學生實際上很難培養出一個優秀的文化氛圍,這也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淺嘗輒止。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課本中這些經典作品內容為切入點,以點帶面,引導學生多讀、多思考、多總結。譬如高中語文課程中有很多的古詩詞,教師在講完了這些古詩詞之后,可以組織一場古詩詞朗誦大賽,學生可以任意挑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參賽。這樣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個人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朗誦中,對作品中滲透的文化精神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三)通過默寫加強理解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古詩詞默寫也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默寫是建立在背誦的基礎上的,學生通過背誦積累了傳統文化,默寫可以讓學生查找記憶的不到之處。另外學生在默寫的過程中,語言感知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學生通過默寫古詩詞和文化典籍,就能逐漸感知作品中蘊含的優秀文化精神,進而對學生起到熏陶的作用,讓學生的文化修養得到提升。默寫需要檢查,一方面是檢查學生的記憶是否準確,另外一方面是要檢查是否有錯別字,有些教師擔心這會給自己增加負擔,其實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檢查,發現有錯誤的可以讓學生重新默寫,這樣學生對于默寫內容會記憶的更加牢固。
(四)文化課堂滲透
課堂是開展教學的主要場所,要在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譬如在學習一篇課文的時候,與傳統文化關聯比較緊密的,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滲透教學,拓展課堂內容。另外語文教師也可以定期開展傳統文化的專題教學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對課本中的傳統文化進行整合,在節省時間的同時,還能讓學生鞏固學到的傳統文化,拓展學生知識量。
(五)課外閱讀涵養
閱讀可以使學生增加知識面,是學習的輔助手段,但是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獲取心靈體驗和感悟,閱讀中和作品融合的過程會達到和作者的思想共鳴,讓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高中語文課本中雖然也有傳統文學作品,但是優秀傳統文學作品很多,課本上的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教師要加強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課外大量閱讀優秀傳統文學作品達到拓展視野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內涵也會更加豐富,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
(六)完善教學方式
利用古典的文言文或者詩詞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但是,如果僅僅運用這一種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內容上可選取的題材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教學方式上,較為單一枯燥。因此,教師還可選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賈寶玉挨打這一章節中,當王夫人聽到這一消息后,按照傳統的禮教,應該先向賈母匯報。但是必須得先經過仆人的通報。在得到允許后,方可進入賈政的書房。這一描述反應出了古代的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但是文章卻描述了王夫人急忙穿著便衣來不及向賈母匯報。這樣的慌亂急切的場面,深刻地描寫出了王夫人愛子情深的心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古典名著中傳統文化的了解,還可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對時代的發展至關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也成了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我國對于教學內容的變革,將大力發展傳統文化放在教育事業的首位。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與策略,將傳統文化全面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時,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意識。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曉燕。高中語文教學要體現語文的核心價值[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48.
[2]吳文禹.論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文學底蘊的塑造[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