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鐵鳳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起步萌芽的階段,數學又是我國義務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激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用等多方面能力,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優化數學教學各個方面。本文對小學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探索,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多元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72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核心陣地,是促進學生智力、思維發展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接受程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采取多樣化手段,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課堂導入設計
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也是為學生打下基礎的關鍵,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憂患意識,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性環節,是點燃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點。教師要根據小學生興趣愛好、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等,優化數學課堂導入環節,引導學生走進數學課堂,在無形中打開他們數學學習興趣大門。興趣是促進學習強大的動力來源,其實數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但是學生們經常會反映難學,甚至厭倦了學習數學。所以,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創造一種主動濃厚的學習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關鍵所在,也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工作。教師應該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誘導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從被迫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求學求知,使他們對學習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以“三角形的特征”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導入這一新課題,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已有的數學水平,巧妙引導班級學生,讓他們先說說自己對“三角形”的認識,說說生活中三角形的實物,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停留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在和學生互動中,巧妙引出“三角形的特征”這一新課題,引導學生積極走進“三角形”的世界,發現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在無形中打開他們的興趣之門。又比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章節下的“認識小數”為例,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喜歡游戲這一特征,結合“認識小數”知識點,科學設置趣味性小游戲,引導學生參與到游戲互動中,并巧妙導出新課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新課題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認識小數”教學各環節中,確保新課題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為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埋下伏筆。
二、設計游戲教學模式
一個好的游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游戲過程中能夠培養同學間的默契,促進同學的感情,學生會養成從游戲中探索、學習的良好習慣。如對學生進行“人民幣的換算”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讓其他一組的學生扮演商店的老板售賣學生從家中帶來的玩具,其他組的學生則分為幾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能夠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重的東西。這個環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人民幣換算”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學到重量的換算,一舉兩得,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進度自行修改。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雖然有游戲教學的加入,但有時也顯得有點無趣,這個時候應該針對同一知識點進行不同的游戲來強化我們的記憶,比如“應用題”。教師在該知識點的教學初期可以讓學生進行“抱團”的游戲,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由學生當指揮官指揮學生抱團,每一個口令結束之后都會多出一些同學,將這部分同學淘汰再進行下一輪游戲,直到剩下兩人為止;在教學中期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錢”的游戲,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組選出一個組長,并給每一個組長相同的錢數讓組長均分給其中的幾個人,再讓這幾個人中的一個人將錢均分給剩下的學生,教師應做好相應的計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分到錢;在教學后期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從之前的“購買玩具”的游戲中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并且趁機講解“單價×數量=總價”的知識點。多元化的游戲會讓學生保持接受外來知識的新鮮感,從而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學生將會最大化的獲取新知識。
三、多元化課堂教學設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多媒體的優化利用,借助多媒體集“圖片、音像、動畫”等于一身的特征,增加數學學科的趣味性,構建高效課堂,順利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整體質量。以“圓”章節下的“圓的面積”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圓”章節之前所學的“圓的認識”、“圓的周長”課題內容,并借助多媒體多樣化優勢,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面積”新課題,和前面相關知識初步串聯起來。在講解“圓的面積”知識點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暫停、回放等功能,引導學生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將其和圓的周長公式以及長方形、三角形等面積公式區分開,優化構建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隨后,教師可以將圓新舊知識融合,巧設課堂關于圓的練習試題,有效突破新課題教學重難點,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合作學習法就是學生之間通過相互配合、合作的方式進行數學內容學習的過程。合作學習法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很快讓學生融入到相互合作的氛圍中,從而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的。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只要針對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指導即可,幫助學生解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即可,在求圓形的面積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分組,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平均分配,并且在學習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工,也就是分別對圓形的直徑、周長等進行計算,求出各自的對應值后,再進行面積的計算。通過合作學習法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才讓加.新時期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與措施[J].中華少年,2017,(30):257-258.
[2]陸曉東.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15):59-59.
[3]彭進秋.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索[J].新課程(上),2017,(5):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