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兵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們思維還是具體形象思維,對詩詞等的學習也只是懵懵懂懂,他們不容易去理解詩詞所表達的含義,教師要在這些方面重視對小學生意義理解的加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必不可少,接下來是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理解詩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91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強,教師要找到適合學生們年齡階段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們進行知識的講解。中國文化是很有魅力的,語文課堂必然少不了對文章閱讀的教授,因此,從小就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非常重要。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去適應學生的學習水平,處于小學階段的他們對一個字一個字能進行組合,但是他們不能完全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一、創造情景,發揮學生主體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對故事的喜愛這一特點,對學生們進行閱讀理解教學。教師要給學生講述做人要分清善惡,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教師給學生們講述農夫和蛇的故事,講道:“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一位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被凍僵了的蛇。農夫很心疼這條蛇,為了幫助這條蛇,農夫將它抱進了懷里。但是當蛇恢復溫暖后,蛇蘇醒了,但卻咬了農夫一口。農夫在最后說道自己救了一條可憐的毒蛇應該遭此報應?!敝v完這個故事,讓學生們自己感受該故事所要表達的內容,讓學生們自己分析這個故事,然后在課堂上將自己的觀點進行陳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師要對該故事進行恰當的評價,然后讓學生相互討論還有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過這種情況,或許自己就是這樣做的,只是表現得不太明顯。
小學教學不同于初中高中,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只能根據教師的引導,對該知識點有一定的理解,但是理解都不會很深入,因此教師用情景設計的教學方法教導小學生是很有效的,這樣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還能讓小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學會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朝著正直的品德方向進行發展,不脫離現實世界,避免學生最終走向歪門邪道。現代教育學的觀點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當作一個完完整整的人,讓學生在情景教學中體會語文學習的魅力。
二、合作探討
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大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的意識還沒有轉換為他律階段。他們大多數只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在稍微高一點的年級可能會根據群體約定來遵守規則,但都不是很明顯。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合作交往能力,讓學生們意識到整個世界不只有他們,更多的是要照顧同伴們的感受,有了同伴們的幫助,他們學習起來才會更加輕松,也會更加有動力。
教師在進行合作分組時,一定要照顧學生的性格特點。有的學生比較恃強凌弱,教師不能將他們與性格自卑的學生分在一組,如果將這類人分在一組,恃強凌弱的學生會變本加厲,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而性格自卑的學生會變得更加自卑,還有可能導致學生變得抑郁。教師一定要避開這兩種極端,避免將這兩類人分為一組。對于性格自卑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又比較懂事會照顧人的學生,他們比同等年齡的學生更加成熟,他們懂得照顧自己同伴的感受,帶動自己的同伴和自己一起努力學習,最后性格慢慢變得自信。對于那些脾氣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對這些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當然該教育一定是私下的,不能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進行批評教育,雖然小學階段的他們還比較小,不懂是是非非,但是他們的自尊心還是很強的。教師不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樣會阻礙他們的性格發展,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會導致性格扭曲。
當然,對性格進行篩選分組,分的組數人數也不能太多。合作教學目的根據教學內容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因為一個班的人數太多,課堂時間就那么幾十分鐘,教師要咨詢一個個學生的話,那太耽誤時間了。因此將合作貫穿教學,利用同學之間的幫助,帶動學生進行學習是很有效的方法。一組大概在5-7人左右,這樣的數量不會顯得太多,也不會因為在探討某種問題時,只是一兩個學生參與了話題,其他學生就只等結果。對于分組的數量教師要認真把控,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控制每個小組的人數。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強,此時教師就可以將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分入該組,讓學生帶動該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時間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該學生也不會愧疚自己的笨拖延了課堂時間。教師在利用合作教學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自身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成長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分組的學生不能只是那幾個人一直在同一組,教師要讓學生在每組中進行輪換,讓所有的學生們都進行交流學習。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合作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三、恰當評價
教學評價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對自己學習知識過程進行評價,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怎樣去學習知識,怎樣去理解知識,怎樣去感受知識。在學習這些知識時,經過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有效的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的動力,有的學生喜歡閱讀,那是他們的認知內驅力在激發著該類學生。因為興趣愛好的存在,學生們會主動的去閱讀,主動的聽故事,最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有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是附屬內驅力,他們需要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賞才能繼續維持學習動機,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大多數比較喜歡為了一張獎狀、老師的表揚而繼續努力學習,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一定的肯定,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和表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根據學生的表現,分層次的進行評價,如果教師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評價,學生們會覺得教師對自己不夠重視,學生即便是受到了表揚,他們的學習動機也維持不了好久。評價在教師教學中占有很大的影響成分,可以說有了評價,學生們才有了繼續維持學習的動機。
四、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急于求成,將所有的教學方法都用在學生身上。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選擇,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一定不要脫離小學生身心發展原則,一味的要求學生要對所有知識都理解,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