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實施中的中心指導思想,也是如今眾多實用性、科學性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創新的源泉。本文中我將以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為例,談談在日常教學中應如何踐行此教學理念,進一步取得教學效果的突破。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以人為本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02
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綜合性的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也要適時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論是在人才培養模式,還是人才培養過程中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識上都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跟隨時代的需要進行創新。所以,近幾年來,我國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進行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嘗試,循序漸進的形成了更為科學,更加符合時代需求的基礎人才培養體制——素質教育教學體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各階段的教育教學中,素質教育已經完全取代應試教育占據了教育的主流地位,其所倡導的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以及教學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尊重個性,尊重差異的教育教學理念,也為我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促進了日常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并且“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和各學科教學實際相結合,逐步衍生出更加符合當前學生實際需求的各類教學模式,如探究式教學、分層次教學等等,為各學科知識的傳輸提供了更為豐富多樣的途徑和方法,在促進教師和學生教學互動積極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名執教于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師,本文中我會以初中物理的教學實際和教學需求來探究素質教育“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實施。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初中物理本身是一門專業性、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并且各方面知識之間的連貫性較強。所以物理學科整體呈現出的特點就是結構性完整且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這也就自然而然的導致大部分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方面,存在較大的學習問題,尤其是初中階段剛開始接觸物理時,很容易因為銜接有問題導致基礎不牢固,進而逐漸落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都會受到打擊,最終造成整個班級物理教學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的加劇。
在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倡導尊重個性和差異,并提出探究式教學、分層次教學等一系列的教學模式,為解決物理學科教學難,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所以下文中,我將集中針對課堂教學展開探究,談談如何正確的掌握“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精髓,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充分做好初中物理的教學工作。
一、課前準備中要“以人為本”
在我看來,課堂教學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閉環。作為知識教學結構中的一部分,課堂教學要想取得好效果,就必須有良好的課下準備做支撐,從學生方面來看就是課前預習和課下復習,而從教師教學角度來看,則是課前內容的準備。所以,我們在每節新課開始之前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教學準備工作,并在此期間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首先,從內容方面來說,我們在備課過程中要做到學生為主。當然這里所講的以學生為主并不是學生想學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而是學生需要什么我們重點講什么。物理本身就是一門知識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所以我們在備課過程中要緊扣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最基礎的、重點的內容重點講解,采用邏輯最為簡單直接的例題做例子,讓學生聽一點就能懂一點;另外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充分了解學生,針對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有針對性的增加例題和講解時間,從而在備課方面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其次,在備課過程中,我們還要結合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科知識特點進行教學策略的預設。例如,物理學科本身知識的邏輯性、嚴謹性突出,所以在知識講解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因為理論過多而導致學生產生枯燥情緒,進而注意力分散,興趣下降。那么在備課過程中,我會首先選擇互動性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預演課堂教學流程,預測課堂教學氛圍,并做好應急預案,為接下來的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即使上課過程中出現一些偏差,教師也能夠做到及時轉變,靈活應對。
二、課堂互動“以人為本”
備課過程中,我們已經預設課堂教學模式,但理論應用與實踐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所以在課堂互動方面我們也要做到“以人為本”,結合學生反應,及時進行互動模式的調整。
首先,對于物理課堂來講,就如上文所述,首選探究式、啟發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因為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簡單的實驗,所以在上課時我們可以結合實驗,給學生們自由探討和交流的機會。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或者研究某個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豐富性,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在課堂教學互動過程中,我們還要結合學生的當堂知識學習反饋來設置互動內容等。尤其是一個班級中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態下,我們的課堂互動,尤其是涉及到新知識時,要盡量選擇基礎性問題提問,并且控制課堂自主探究主題的難度,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盡可能多的答對,并從中感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產生持續學習的動力。
三、課堂練習中以人為本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和學生面對面的知識傳輸僅僅是一部分,尤其是對于物理這一類客觀性學科來說,要想學生當堂掌握牢固,必須輔助以適當地課堂練習。因此,我們“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也要貫徹到隨堂練習中。
首先,對于隨堂練習來說,我們要做到基礎為主,最好是從課本自帶的習題中選擇相關練習題,保證其知識鞏固的基礎性和全面性;另外在隨堂練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因材施教。在保證基礎內容練習量的同時,給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準備拔高性的知識內容,從而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在物理課堂上聽得懂、收獲豐富。
其次,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我們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幫助學生補齊短板。尤其是在物理知識連貫性、機構性突出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課堂練習,及時發現學生新知識的掌握難點所在,可以統一講解,也可以針對性“補課”,從而讓學生做到當堂學習、當堂掌握。
總而言之,“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符合時代潮流,符合教師和學生構成的教學互動的主旨。也為整個物理科學課教學工作,提高了效率。希望在此理念的基礎上,我國的教學改革能夠從理念和模式方面呈現出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