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承雙
【摘 要】初中物理的學習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都是有問題的,特別是力學這個模塊,很多學生老是在做題的時候,找不到方法,也沒有什么學習的興趣,所以導致物理的成績一直提升不大。本文就力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究,目的是讓學生對力學這個板塊的理解程度可以加深。
【關鍵詞】初中物理 力學學習 學生問題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15
物理在初中這個時期,對于學生來講是全新的概念。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一旦在開始的時候對于學習方法沒有掌握到位,之后的學習就會非常艱難。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物理的學習因為理解上會比較困難,所以很多學生因為長期不能對物理知識理解,在潛意識中就會對物理的學習感到相當的排斥,導致學生就會在行動上表現出不主動的現象。對比其他的初中物理內容,最讓學生感到頭疼的物理知識就在于力學,特別是力學的綜合性比較大的大題,對于很多學生來講,更是既看不懂題目要求,又不會做。在初中這個時期,是學生開始接觸物理學習的初期,而正是因為物理表面的困難,讓學生形成了畏懼的心理,如果教師不懂得幫助學生排解,那么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是不盡人意。力學作為初中物理知識要點中的一個重要板塊,不管是學習的時間還是知識點的覆蓋范圍,都是很大的,學生面對這個板塊,應該做好長期學習的準備。而教師為了讓學生對于這個知識要點的理解更為充分,應該盡量讓學生把握好當下的時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要注重解題的思路,并且對于每一種概念不要僅僅停留在記憶的程度上,而是要盡量充分地理解到公式定義的準確含義。
一、試驗輔助知識理解
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物理的學習離不開實驗的過程。在學生的力學學習初期,教師為了讓學生對于力學的概念理解得更為清楚,應該盡可能多地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切實可行的實驗,以此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熟悉。比如說,在學習重力的這個概念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砝碼測試的這個實驗,在一個測力計上分別放上多個砝碼,并且依次記錄砝碼的重量和力的變化,由此引出重力的這個概念。有了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已經上升到了探索的高度,而不是僅限于把每個知識的定義記清楚就好了。這樣的過程還可以增加學生對于物理的探索性,讓學生時刻保持著靈動的思維去看待物理的每個知識,讓物理的知識離他們的距離不再那么遙遠。
還有,這樣的實驗同樣也是初中物理的知識,對于那些切實可行的實驗,教師要盡量和學生一起完成,這樣才會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總而言之,物理的知識是和實際的操作分不開關系的,教師要懂得把握這種知識的聯系關系,讓實驗去豐富學生的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多進行定義的推導
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總想要把物理的知識背清楚,但是很多時候會發現這樣的一個有趣現象,物理的很多知識,不僅僅是需要背到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理解。很多時候學生把每個知識要點記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到了做題的時候卻完全不能夠做出來,這就是因為學生把物的知識的學習只限于理解其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是理解其真正的含義。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講解物理知識的時候,就要把這種知識的探索過程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明白這個定理到底是怎樣通過結合實驗的結果推導出來的。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了學習物理不僅僅要學習它的主要內容,更要學習其隱含意義。有了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自己去探究物理的時候也會下意識地更為深入地去認識。
三、讓學生養成答題習慣
答題技巧的訓練,既可以讓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更有技巧,提高他們的考試成績,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找到準確的思路,從而讓解題變得更為順利。物理力學的題目,特別是那種需要綜合知識的運用才能解決的問答題,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學生沒有通過較多的練習去加深鞏固和找到基本的解題方式,那么一旦學生自己去做題的時候,那些細枝末節的思維難點就會讓學生不能夠順利地解題。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每一道課堂的例題都是對于學生要有所作用的,不能夠說一道題講完了,學生什么也沒有記住,只記得一個答案。
對于物理的力學,在思維和答題的時候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教師一定要按照著這個規律,盡量把每個知識點都匯總起來,讓學生找出其中的相關聯系。首先,教師需要的就是讓學生習慣運用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力學解題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也可能就是解題的切入點。在初中這個時期,分解力的基本上是沒有涉及到的,對于力學的很多題目,基本上都是考察的平衡力,因此如果學生能夠把每種力都進行比較準確的受力分析,那么學生很容易就能夠找到答案。在考試的題目中,一般會對摩擦力進行考察,而摩擦力最為典型的求解方法就是通過相互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平衡這個知識點進行解答,所以由此看來,如果學生掌握了受力分析的方法,那么不管是多復雜的題干,只要找到關鍵詞,然后進行受力分析,什么問題都基本上可以迎刃而解了。
其次,學生在解決力學方面的問題還在于,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因為題目的內容會比較多,學生不會自己去提煉關鍵詞,一道題讀幾次,思維就變得非常混亂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做題的順序是不正確的,他們按著自己隨意的順序去做題,結果導致如果題目文字比較多,條件比較復雜的話,那么他們很容易找不到思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能做的就是一定要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并且盡量給學生說明每道題目的評閱要求,而且還要對學生平時的作業和考試進行要求,讓學生習慣于按照著標準的答題方式進行答題。在完成力學的簡答題時,首先要把與數字相關的關鍵詞勾畫出來,明白這道題考察的是哪幾種力,然后再把受力分析圖畫出來,最后通過受力的平衡關系進行題目的解答,這樣的解題過程才是最為正確的解題過程。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既可以讓學生的書寫變得非常美觀,利于教師批閱,也可以讓學生的思路具有線索化,這樣又會利于學生進行解題,所以這樣的方式可謂是達到了共贏的效果。
四、結束語
力學的學習是有方法的,而教師在講解力學的時候,更應該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盡量把知識給學生講透徹一點,以便學生更好的學習。只要學生把握好課堂的環節,養成了基本的學習習慣,那么學生的物理成績就可以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