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霞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成為教育中所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德育教育其宗旨是讓每一個孩子心中充滿愛,能夠理智地處理周圍所發生的一切。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 全面發展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28
初中正是人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并且在這個階段中人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如今德育教育已經滲透到各個學科,語文教育教學中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了較大的凸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觀察和了解學生的思想,把握他們的心理走向,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出發,在思想教學時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在教學中。德育教育旨在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品質。
一、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現狀
(一)學生價值觀的復雜化
初中時代,學生學習能力強,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是,也很難抵制外界不良思想和環境的影響。當前的社會滋生了許多不良思想,例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盛行,人們消費習慣的盲目攀比等等。大部分學生接觸這些比較早,這都會影響到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使學生思想不斷復雜化,加大了學校的德育工作的難度。
(二)學生對于道德的認知程度有待提升
時下,受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人們逐利現象嚴重,加之當前的教育只注重成績,使得學生對道德的認知度不夠,他們只追求成績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設,他們認為學習只要有好的成績就可以,其他的并不重要,這種看法很顯然是錯誤的。
(三)學校道德教育體系不完善
目前的語文教育中,依然是傳統的應試觀念,把成績的提高作為學習教育的目標,并沒有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大部分學校進行學生道德教育時,還是停留在表面的,并沒有單獨的教學規劃,也沒有形成教學體系,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大多是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的。
二、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應該將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將課上和課下聯系起來,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將課堂和生活相聯系
初中的語文教學學習內容簡單,是語文能力培養開始階段,這時候也是進行德育滲透最好、最有效的時候,所以,教師要探索不同的渠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德育的滲透。教師的教學內容要立足于課堂,通過對語文教材的講解,聯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實現傳授知識和德育教學的雙向滲透。
(二)創設情境刺激感官
現代教學手段的不斷豐富使教學如虎添翼,多媒體教學也被應用到各學校的課堂教學中去。在初中語文課中,教師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方法更為生動,它能直接觸動學生心靈,增加學生的思考,達到在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孔乙己》的課程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事先準備好的電影片段,電影中孔乙己被打斷了腿以后是用手爬行的,電影情節在此處設置得很凄涼,這種情況定會激起學生的同情心,在這基礎上,教師再去對孔乙己進行人物分析,剖析那個時代的特點,學生就更能夠了解了,通過影片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知道以后如何去幫助和關心弱勢群體,明白同情也是一種思想品德。通過這種方式,很直接地就實現了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三)在教師行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也是學生最直接的示范者,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生的心理可塑性很強,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模擬,以此來找到自己的行為規范,形成自己的道德標準。因此,教師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注意儀表作風,這些都會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學中體現出來,這樣,學生就會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還要經常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變化,采取適當的方法積極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四)有效合理挖掘語文課本中德育教育素材
語文課本知識中所囊括的內容涉及范圍較廣,這些優秀的作品能夠從不同角度反映不同時代人們的思想與生活狀態,并且這些作品其宗旨是對高尚品德的宣揚。因此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在語文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同時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其中。教學中要把握住具有內涵的知識點,并且通過這一點來拓展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思想感情也得以提升。建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語文課本能夠成為德育教育中非常好的素材,每一堂語文課都能與思想品德教育搭邊,所以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對學生品德的培養。
(五)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
如果將德育教育工作設立為課的形式,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對自己進行德育教育,此時學生就會十分反感這種教育形式,那么德育工作就很難獲得進一步的開展。德育教育中很多理論通常較為晦澀難懂,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覺十分枯燥乏味,這樣教育效果可以歸為零。因此德育教育要與語文教育進行完美的結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例如在《背影》一文中可以利用幻燈片等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當時的一種情境,體會到自己的父親變老了但是父愛如山的那種厚重,從而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父母感恩。
(六)將對生命的敬畏滲透到教育過程中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新聞報道,報道指出當今學生不珍視自己的生命,抽煙、喝酒甚至是吸毒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將為學生滲透生命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是最為寶貴的,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中的很多實例對生命有一個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從而在今后的行為中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珍愛自己的生命。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德育滲透進去實屬一舉兩得之舉。思想品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靈魂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以及生活的斗志,建立完善的人格,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許彥彬.加強德育工作對中學生成長的重要性[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8(3):11-11.
[2]劉蔚.如何讓學生在角色互換中成長——探究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J].速讀旬刊,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