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英
【摘 要】小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起點,語文比起其他科目更貼近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更為基礎。小學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教導了學生基礎知識,還不斷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有著重大影響。所以,本文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個簡單地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身心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83
小學的語文教學就是重在培養(yǎng)學生最基礎的能力,使學生開始建立最初始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這個時候,學生是最容易塑造的。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們的心理、性格等方面,從而來制定最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才會更充分地接受。因此,教師應該從講授、閱讀、實踐、自學等方面入手,為學生們量身打造獨特的教學方法。
一、打造不同的講授方法,提高自身授課水平
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定的授課水平,對于什么樣的學生如何進行教導應該有著自己的想法。在以往傳統(tǒng)的課堂里面,都是教師在教臺上進行著自己的灌輸儀式,不管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如何,就只知道牽著學生們的思想走,不給學生們反應的時間和自主思考的時間,這樣并不利于學生智力的自主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打造不同的講授方式,給予課堂一個新的生命,讓課堂活躍起來,給學生一個充分發(fā)揮自己智慧的平臺,進行自主的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授課文中的文章之前,可以安排學生私下進行分組并且分擔不同的角色,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編寫一個簡單的舞臺劇,并且在課堂上進行演繹。通過對課文的解讀與研究,認真地去理解當事人的心理內容,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信任與合作,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容易近距離的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心靈上的交談,更好地促進學生們的思維發(fā)展。
再如語文課本中會插入一些名著的選文選段,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用一種說書的形式向學生進行演繹,也可以在課上舉行一個小小的說書比賽,讓學生們自愿報名參加比賽,任選一個小段落進行演繹,并且在結束的時候可以加上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或者是自己對于這本書的一個評價,由剩下的學生給他們進行打分。在這樣一個有趣的教學中,學生們會對語文產生出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參與度也會逐漸提高,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各自的優(yōu)缺點,為學生定制合適的教學方法。
講授方法有很多種,教師在這些方法中汲取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并且加以改良,逐漸的找到屬于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再結合學生所提出的意見與興趣做一些簡單的調整,找出最適合學生并且也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對于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堂形式可以多上幾次,從而增加學生對于語文課的期待。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在一段時間里經常做某件事情之后,身體和思想里面就會保留下一種固定的記憶。對于小學生來說,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自學習慣是很重要的,因為現(xiàn)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塑造的階段,是學生最容易接受與吸取的階段。如果有著不好的自學習慣,在沒有老師督促的情況下,學生就會變得很懈怠,甚至很有可能會染上不好的習性。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這里面不僅僅需要老師的耐心還需要家長的輔助,堅持就是勝利。作為教師大家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
(一)讓學生學會上課認真聽講
小學生還是處于孩童時期,他們的心智還沒有初高中生那樣成熟,平時小學生上課的時候總是會開小差,這樣學習的效率也不是很高。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認真的聽講,學會在課堂上動腦筋,學習的時候,遇到瓶頸或者是難理解的知識點要及時地向教師詢問,教師也要耐心解答學生們所提出的疑惑與困難。
(二)養(yǎng)成看書動筆的習慣
現(xiàn)在的學生讀書都是一目十行,不一會一本書就學完了,他們自己認為翻完一本書就是學習的透徹,可是事實并非如此。教師要在學生看書的過程中,仔細的教導學生用手中的筆去記錄下一些難點等,引導學生學會怎么樣做筆記,如何做筆記,遇到題目要動筆去算,而不是覺得自己會了之后就直接看答案。記筆記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在學生遺忘了一些知識之后,通過翻筆記學生可以回顧當時的記憶,這種情況筆者自己也是深有感觸的,在高三的時候,筆者就是經常記筆記,在后期復習的時候筆記就派上了巨大的用場。
(三)學會使用多媒體輔導學習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也得到了普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如何高效率的去利用多媒體來輔助學習。比如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總結自己的學習大綱,尋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來加強自己的能力,或者用電腦搜集自己平時的錯題,每周進行一個簡單的小測試,從而鞏固自己的學習能力,開拓自己的眼界。可是科技產品有利有弊,很多學生沒有一個好的自制力,在頻繁的接觸網(wǎng)絡之后,就會深陷其中,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自制力去引導學生進行輔助產品的利用。
良好的自學習慣還有很多,這里只是簡單地介紹了幾點,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習慣,學生知道了怎么樣去學習,這樣在未來對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也會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引導學生認真對待習題,教師認真地批改習題,善于從習題中找出學生的問題
習題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最直接檢測學生課堂的效率與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練習可以促進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程度,鞏固學生以前的知識,同時習題也是一個糾正學生錯誤的好方法。教師要引領學生認真的對待習題,不斷地練習以加強自己的掌握度。
從一個學生的習題中可以反映出他現(xiàn)階段學習所遇到的困難,可以展現(xiàn)出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要認真地去對待學生的作業(yè),在批改作業(yè)的同時做好錯題的統(tǒng)計,這樣可以最直觀的找出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進行集體解答。少數(shù)學生可以自己提出問題解答,稍微嚴重一些的可以私下解決。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問題來改善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起到雙贏的局面。
總的來說,小學的語文教學是學生樹立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的起點,是小學生開始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小學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們養(yǎng)成了一個良好的自學習慣,對于學生的未來有著巨大的幫助。教師們要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革,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性格、心理活動等方面和學生自己提出的意見,開展適合他們的教學活動。文章里是筆者自己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看法,希望會對各位教師有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