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摘? ? 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一線教師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而我們都知道,初中地理知識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相對抽象難懂,初中生又怎會對這一學科產生興趣,這樣教師們所追求的教學效果,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升都將無從談起。教師要熟練地駕馭教材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把知識性、藝術性、教育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地理? 學習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44
由于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知識點復雜、知識點繁多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成績不能明顯的提高。一節充滿興趣與歡樂的地理課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從學科與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尋求最適合的教與學方法,讓學生都喜歡上地理學科,熱愛上地理學科,使學生真正做到好學、樂學,使地理課妙趣橫生且充滿活力。
一、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
教師在平時應當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進而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怎樣能夠夠好的提升課堂效果。對于初中生而言,其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其心理不是十分成熟,還具備一些少年的特性,如:貪玩,好奇等,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性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選擇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不同的學生與學生之間成長環境不一樣,導致其的性格和處事方式都不甚相同,教師必須對每個學生都有著充足的理解,才能走入他們的內心,和其建立良好的關系,對于教師而言,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與幫助,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當積極幫助學生進行解決,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積極使用教具輔助
在初中的地理的課本上有著非常多的地圖,這些形形色色的圖是初中生非常喜歡去研究的,這比較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特點,相比于文字,初中生對這些圖畫一定是更感興趣的,教師可以利用初中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可以多使用多媒體技術,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一些圖片和視頻用多媒體播放出來,這樣可以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初中生也會更容易記住相關的知識點。例如教師要介紹長江地區的一些地理特點,可以將長江方面的風景圖片以及視頻加入到課件中,讓初中生在課堂上一邊觀看一遍學習,這樣初中生就會對地理知識非常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也會更高。
三、通過直觀的教學和科學的記憶方法增強興趣
直觀的教具和形象的語言,往往可以把復雜紛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遠、由陌生變熟悉、由難于理解變得易于掌握,而科學的記憶方法則可降低難度,增加學習的興趣。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僅憑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在好學深思中發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設疑激思,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培養思維能力。比如:在講授“大陸漂移說”時,可先提問:“為什么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大陸發現了只有在暖濕環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為什么在炎熱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處,卻發現了古代冰川的遺跡?”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須認真聽課,積極思考。思維被啟動了,興趣也就得以鞏固。
四、教師要聯系實際進行教學
教師要聯系的“實際”包括學生的知識實際、生產生活實際、國內國外實際、當地當時實際。如講“區時”時,教師可提問:意大利舉行足球賽時,比賽場次的現場直播大都在凌晨2~3點,難道意大利這些運動員都是半夜起來參加比賽嗎?NBA卻又大多數是在早上直播,那么美國運動員是喜歡一起床就打籃球比賽嗎?把地理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這也是地理教師通過課堂教學要解決和達到的最主要目的,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事實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其參與熱情。也可依據“由近及遠”的教學原則,聯系所在縣、市的鄉土地理實際。這種聯系實際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很自然地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五、開展有趣的課外實踐
理論從實踐中來,要學好理論還得回到實踐中去,課堂教學只有與課外實踐良性互動,才能最終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課外活動將課堂上得來的比較抽象知識拿到實踐中驗證,提升理性認識,同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教學活動,能夠引發學生探索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對于教室學習而言,學生對課外教學活動更有新鮮感,更感興趣。比如,在學習巖漿、巖層、化石等知識時,可以設計石林考察這樣一個課外探究實踐活動。活動過程中,一是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上網搜集石林相關知識,設定觀察點;二是現場考察,觀察石林特殊的地形、地貌、尋找木化石等;三是撰寫考察報告。選擇家鄉地理現象進行探究,較易引起學生的探究熱情,以問題探究為引導,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六、發揮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讓學生自己動手,適當組織課外活動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重難點的一條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地理模型的制作,如,等高線地形圖模型、地形模型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外活動,學生不僅體驗到知識的力量,學習的益處,更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所以說,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地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不是負擔而是享受,才能加強地理教學的效果。
總之,初中地理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體系,不斷與時俱進,靈活探索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致力于其地理學習興趣與熱情的激發,并不斷開創適合當代初中生的教學模式。學生時代的學習興趣是他們學習過程最為珍貴、不容忽視的內部動因,引導得當,而不斷給學生以學習樂趣的體驗,最后可深化為志趣,使他們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陳曉東.初中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8):171-171.
[2]覃小艷.初中地理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強化[J].新課程(中學),2017(10).
[3]石艷珠.對初中地理學習興趣培養的幾點體會[J].兒童大世界月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