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群
【摘? ? 要】要將課堂演繹成余音繞梁的美妙樂章,形成張弛有序的教學格局,教學情境的創設至關重要。情因境生,境為情設,情與境和諧統一。這就要求新課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采取“基于情境”的教學原則,通過仿真生活情境的設計和引入,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懷著強烈的探究欲望,進入教學內容和流程的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 教學情境?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171
一、賞析優美詩詞,創設教學激情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遴選優美的古今詩詞,創設教學情境,既可以豐富教學語言,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藝術的感染,進而加深對抽象的政治觀點的理解,增強學生探究的欲望,潛意識地激活課堂教學。如引用公劉的“真理有時像無花果,靜悄悄,萌生于樹葉之間,它和樹葉一樣是綠的,并不紅的耀眼。真理有時又像毛栗子,它把果仁藏得很嚴,不但有一層又厚又硬的殼,而且像刺猬似的不招人喜愛。尊重無花果吧,它沒有那股招蜂惹蝶的甜;理解毛栗子吧,它告訴采集者:艱難。”,引導學生把真理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認識,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
運用白居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的詩句,說明事物的普遍聯系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運用“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的詩句,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運用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詩句,說明由于世界觀、人生觀不同,人們對同一事物會做出不同的反映的哲學道理。運用歐陽修的“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用之以發墨,不如瓦礫頑。”的詩句,說明一個人對社會有沒有價值,或價值的大小,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二、引用古圣名言,創設教學情境
古今圣賢,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偉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人們,其言寓意深遠,鞭辟入里,內涵豐富。在課堂上恰當選用古圣名言,渲染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引用墨子的“體,分與兼也。若二之一,尺之端也。”說明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只有相對于它所構成的整體而言,才是一個確定的部分,沒有整體也就無所謂部分。“信,言合于意也。不以其言之當也。使人視城,得金。”說明人的認識應當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其行動應“言必信”,要相信客觀,反對主觀臆斷;孟子說:“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引用泰勒斯的“萬物皆由水生成,又復歸于水。”說明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不是神創造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引用王夫之的“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氣無不是理也”,揭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唯物主義思想。引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些名言揭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三、透視社會熱點,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內容要在“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原則指導下,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出發,堅持面向現實,圍繞社會熱點創設富于時代性的問題情境,既要注重關系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和具有全局性、長效性的重大現實問題,更要突出本土化和區域性的重大現實問題;通過對時政熱點問題的透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打造高效課堂。
四、直接“基于問題”原則,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針對一些教學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在這個情境中,既包含有眾多的知識和能力信息又具有一類事物本質性的信息。同時,“案例”還包含能夠刺激學生自主探究動機的問題或疑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啟示下去主動思考問題,探求新知,正如當代著名認知心理學家米勒所說:“教師應該較少詳述事實,較多提出問題,較少給以現成答案。”
五、運用研究性學習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思想政治課強調實踐性和開放性,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中,感受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課前老師和學生圍繞相關教學內容設置若干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要求學生先按小組分別自由選擇,再按選擇內容分頭查找、收集相關資料;然后小組內實施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信息材料進行研究,得出結論;最后學生把研究的結果以小論文或研究報告的形式向全體同學展示,通過交流研究分享不同的研究成果。
教師要在課堂活動之前,對學生整理的資料有所了解,以便在課堂上把握教學活動的主題和節奏。根據學生在研究中的困惑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調查中研究、學習,在交流中學習、研究,在研究性學習中進行著思維的碰撞,從中不僅使他們有所知(掌握知識),有所會(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悟(提高了思想素質),而且使認識和情感都得到了升華。在研究探索中,正因為老師巧妙地設計了思維的新情境,學生才能親身感受到創新思維的新內容和學習運用辯證思維的新方法。
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情感和精力的結晶,更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展現。只要我們堅決貫徹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精心創設情景,就一定會燃起學生智慧和創新的火花,讓政治課堂在情境設置中飛揚,就一定能夠實現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于彩紅.論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情境的創設[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0,(4):50.
[2]李春建.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情境創設[J].大觀周刊,2012,(32):37-37.
[3]黃梅.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創設[J].散文百家(下),2014,(10):189-189.
[4]李詠梅.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創設的思考[J].科學之友,2007,(14):103,105.
[5]黃海俊.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創設的實踐與反思[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下旬),2012,(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