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立
【摘 要】隨著教學思想的不斷轉變,初中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拓展和創新,并且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漸取得優異的教學效果。數學是一門嚴謹而又深刻的重要學科,也是學生日后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在新課程開展以來,數學學科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分析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魅力課堂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57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既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以新課程教學為基礎,創建趣味性、生活型類型的教學情境,把復雜、乏味的數學知識,更為直觀的展示在學生眼前,促進學生理解和思考。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情境創設,設計多樣化的數學練習,為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做充分的準備。
一、建立趣味性的數學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興趣取向
俗話說:“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數學學科感興趣,他們才會去發掘數學知識的真諦,通過不斷的練習,從而有效激發數學思考意識,鞏固知識基礎。新課程明確指出: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趣味性的情境創設,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課題,讓學生既能夠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又能夠在實踐練習中學習數學知識,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數學綜合能力。因此通過結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興趣取向因素,教師可在數學課堂中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數學知識。
1.課堂中提供趣味小故事,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學生都愛聽故事,經過生動、活潑、有趣的故事情境導入,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狀態,培養學生的興趣取向。在故事內容創設中,教師要懂得如何把數學知識原理融入到故事當中,讓學生感到通俗易懂,能夠在品讀故事情節中,也能夠思考其中的數學問題,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而不是讓教師只講故事情節,而忽視了數學知識的導入。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課題教學中,學生對知識原理和形成過程不是特別了解,所以,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其知識原理,可以這樣設計故事導語:初二二班參加了某家福利院義務勞動活動時,他們班老師叫同學們準備掃把、垃圾桶和手套,這時小明問老師一共有幾個人義務勞動,老師說,我們一共有工具55個,一人一手套,兩人一掃把,三人一垃圾桶,這時小明不會算了,那么你們能不能幫助小明計算一共有多少人義務勞動嗎?同學們聽完故事之后紛紛為小明出主意,舉手踴躍搶答。根據題意可以假設一共有x人義務勞動,那么一個人有一個手套為x,兩個人一個掃把為x/2,三個人一個垃圾桶為x/3,則列出一元一次方程:x+(x/2)+(x/3)=55人,求得x=30人,經過學生紛紛探討和分析,最終幫助小明同學求得義務勞動的人數為30人。
2.數學知識融入游戲元素,提供學生實踐學習的機會。玩游戲也是學生最熱愛的活動,通過游戲能夠幫助學生很好的發揮數學思考能力,以及鍛煉數學思維,在實踐操作中扎實基礎,提高數學知識水平。在游戲內容設計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基礎知識認知程度,游戲難度必須與學生的能力相互適合,這樣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才不會覺得過于困難,同時也能夠在游戲中體驗到數學學習樂趣。從概率的角度來設計通過游戲活動:“猜拳游戲”,甲、乙、丙三人中,甲和乙做是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如果甲和乙兩人的手勢相同,那么丙獲勝,如果不同,則按猜拳的游戲規則進行。在此次游戲活動的展開,既讓學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機會,又能夠借助游戲活動,引申出概率問題,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營造課堂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增加生活類型的數學課題
數學知識本就源于實際生活。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引入生活類型的數學課題,使得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完美融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實用意識,鍛煉數學思維。例如:某家商場計劃將每件進價為80元的電動牙刷原來按每件100元進行出售,一天可以出售100件,后來經過市場調查,發現這種電動牙刷每降低一元,銷售量可增加10件。提問該商場經營該電動牙刷原來一天可獲利多少元?問題解析:如果該商店經營該商品不降價,那么一天可獲利:100×(100-80)=2000(元)。商品進價和獲利問題一直是數學生活性的體現,通過融合商品獲利問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在計算過程中提高數學知識的運用和解題技巧。
三、總結
總之,數學是初中重要的學科之一,也是學生必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所以為打造數學魅力課堂,教師應該創建趣味性和生活性的數學課題和活動,在實踐操作和問題解答過程中,有效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倪素香.開展多樣化教學實現魅力數學課堂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12期.
[2]朱鳳鳴,賈春輝.激趣——一道簡單應用題及其變式的妙用[J].中學數學雜志(高中版),2008年3期.
[3]蘇秀東.基于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解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年6期.
[4]朱士信.蘇化明.唐爍.榮健.檀結慶.探索教學新模式,著力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