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來
【摘 要】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統一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關鍵詞】語文課堂 師生互動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14
互動是指社會上個人與個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等通過語言或其他手段傳播信息而發生的相互依賴性行為的過程。由此可見,互動堂本身就要求課堂成為活動性的課堂,是學生為活動主體的課堂,只有通過學生的有效、高效活動,才能實現高效課堂。而多元互動堂強調多種教育元素的互動,既有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師師互動等多元教育對象的互動,還包括學科間等多元教育內容的互動?;右诒尽⒊奖荆趯W科、超越學科,實現學科內、學科間、教師間的整合,讓學生在“互動”中實現智慧的復演。
一、在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體現人文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用教師的靈感去激發學生的靈性。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簡單的知識及如何去理解文章寫作文,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很多的人文教育,注重學生在做人、處事方面都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教學不應以教語文而教語文,發掘語文中深層的東西,除了理解語句之外,很多的東西都值得大家去思考,如何去學寫類似的文章,如何去教育文中內在的因素,如何把中心的內容傳承給學生們,對學生的進行思想人文教育,比專門進行思想教育更為妥當,因為在課堂中的教育自然而然地使學生得到了人文的升華,不在乎千言萬語,就在乎那點滴中無形的教育。打破只知道教段落、中心思想的教育模式,把適當的人文教育滲透在教學當中。人文教育也就是以學生為本,通過學習啟發他們的德育、智育的教學。還書本于學生,倡導學生的快樂學習,但又不失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提高。語文教法各有不同,但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仍然在繼續。
二、在互動中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在傳統教育形式下,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因為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灌輸式教育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普遍采用的形式,并且老師因為具有一定的授課壓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關注程度不夠,一味追求教學進度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缺少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是當前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升學和考試壓力,并且由于初中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滯后,因此考試成績成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和老師教學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按照考試大綱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將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互動的有效性,可以較少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問題,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整,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三、師生討論互動
“師生討論式教學法”就是教師首先說明全班討論的題目和要求細則,再由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每個小組選出一個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本組的討論觀點及過程,再將記錄的結果進行整理,選出一位小組代表輪番上臺爭相演講。演講完畢后,教師要匯總結果,也可以由學生總結。教師要積極肯定其討論結果應符合社會道義的一面,又要善意地指出其討論結果不足及有違社會公德的一面。教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社會閱歷,爭相表述自己的觀點看法。教師所出的這些討論題目,可以是當時的社會熱點及人們的生活常識焦點,也可以是對所學教材內容某一篇課文中人物的深層討論。例如:現在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以及社會老齡化問題所帶來的諸多社會焦點問題、大氣環境問題、當前社會腐敗問題、能源問題等等,都可以作為學生討論的話題。但是,都要采取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師生共同討論,共同發表討論結果的這個原則。
四、引導合作學習,推進互動教學
老師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而是希望通過老師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方面形成學生自己的一種學習能力。無論是哪一學科的教學都會要求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并且把老師所講的相關內容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語文雖然不像數學,物理等科目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計算,但是也需要學生在語文方面具備良好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教學語文最大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能夠形成良好的表達能力,把學習的相關知識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然后老師可以把這種靈活運用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教學時會講解相關的內容,講解完之后可以安排相應的問題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派出代表解答,最后再由老師來解答標準答案,這一過程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并且可以把現學的相關知識運用到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當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相關問題的回答了解學生對上課講解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及時準確的調整。
總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互動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和文化知識間互動交流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信任每個學生,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他們在互動交流、合作探究中,得到能力的發展,真正讓高中語文課堂成為他們互動交流的戲臺,只有這樣,經過不懈地努力,學生才能在課改的天空中自由呼吸、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田華.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2):253.
[2]徐小紅.初中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7(4):86.
[3]陳紅軍.關于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10):180.
[4]秦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創新的途徑探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