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艷霞
【摘 要】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的一種方法,如何將科學探究應用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追求的目標,我從三方面談了自己的做法:一是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是前提;二是激活課堂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三是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
【關鍵詞】有效教學 學習興趣 主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87
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效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學校都把打造有效課堂作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試圖找到一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廣大教師通過廣泛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嘗試,摸索出了一條有效課堂之路。以下就初中化學課堂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打造有效課堂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是前提
化學是初三新設的一門學科,剛開始學生好奇心會很重,所以應該借此激發學習興趣,使其熱愛化學,喜歡化學,認為化學課有趣、有用,盡量使學生達到愛因斯坦所說的境界:“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學生當作禮物來接受。”
例如,我上開學第一節化學課時,沒講知識,而是做了四個有趣的實驗。1.把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起了個有趣的名字——“清水變牛奶”,原理是人呼出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吹進澄清石灰水里,石灰水變渾濁了。讓每個學生都當一回“魔術師”,往“清水”里吹幾口“仙氣”,使“清水變牛奶”學生產生疑問,為什么呀!2.做了“魔棒點燈”的實驗(將高錳酸鉀和濃硫酸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蘸在玻璃棒上點酒精燈,酒精燈被點燃了),學生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3.“燒不爛的手帕”(配制70%的酒精溶液,將棉布手帕浸濕,點燃。火滅了手帕卻完好無損)。4.“花開花落知多少”。(在無色的NaOH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紅了,又滴入稀鹽酸,紅色消失了。)整堂課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想一探究竟。我趁熱打鐵,問學生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迫切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堂生動有趣的序言課就這樣開始了。從這節課中我得到啟發:只有學生對化學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對化學知識及規律想擁有,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動機,才能有效地聽課。
二、激活課堂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需要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有計劃地、有步驟地開展。在學生開展探究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示范”,更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幫助”。學生由于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有限,還不可能按我們所想的過程來獨立的完成,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惑,因而要想取得預想的教學效果,適當的引導、幫助還是必要的。
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時,我先做了一個有趣實驗,在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倒入約三分之一體積的蒸餾水,蓋好玻璃片。我讓同學們猜想:如果將集氣瓶倒立過來,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呢?同學們有兩種答案,玻璃片掉了或玻璃片被吸住。我將集氣瓶快速倒過來,結果玻璃片沒掉下來,同學們很是驚嘆!這時我引導他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終分析出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集氣瓶中的氣壓減小,所以玻璃片沒掉下來。我說科學是無止境的,你能設計其他的實驗來證明嗎?同學們經過討論總結了兩種好的方案:1.先在一支試管中充滿二氧化碳,然后將試管倒扣在水槽中,過一段時間,會看到試管中的液面會上升。2.向盛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倒入約三分之一體積的蒸餾水,蓋上瓶蓋震蕩軟塑料瓶變癟了。這比我們把書上的演示實驗直接“表演”給學生的效果,簡直有天壤之別,在這一教學環節,學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當然聽課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
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傳授知識的基礎軟件,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敢張揚個性,在探索未知的知識時,才能釋放出巨大的潛能。“自主探究”教學的主體和學習者應該有充足探究時空,去發展自己,提高科學素養。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成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所以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思維和自我表現的時間和空間。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實驗,但在一些實驗的設計上,傾向于把探究的過程步驟都羅列清楚,然后在過程中間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所以在探究思維上相對比較程序化,還沒有完全放開。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使探究性思維更加深化,我嘗試將一些實驗加以改進,增加其難度,使探究效果更加明顯了。
例如,在對分子有什么特性的探究課題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物理所學過的知識猜想,分子到底有哪些性質?學生們都說分子在不停的運動;分子間有間隔。如何設計實驗證明分子在不斷的運動的呢?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本42頁的提示信息(酚酞溶液遇堿如氨水顯紅色,常作指示劑使用)。后提供了酚酞溶液和氨水以及相關的實驗儀器,經過小組熱烈的討論后,設計出了與課本相似的實驗。有的還設計出了創新實驗,在廣口瓶的瓶塞內部用雙面膠粘上滴有酚酞試液的濾紙,廣口瓶底部放一定量的氨水,在廣口瓶的瓶身外再用雙面膠粘上滴有酚酞試液的濾紙做對比。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都參與了,與以往學生按教材按部就班的操作、觀察、紀錄,效果截然不同。同時我又追問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嗎?設計實驗證明。同學們興趣高漲,他們很快設計出將錐形瓶放在裝有熱水的燒杯中,我表揚他們真聰明。所有的步驟過程都由學生自己設計出來,學生不僅知道為什么,而且能注意到每一個細節問題,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覺得自己思考了、參與了、更重要的是收獲了。
教育教學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參加到認知活動中來,學習才能有效進行。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時創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提供展示的機會,適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來。那么就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效果,強化學習體驗,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有效課堂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工具,只有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創造不平凡的業績,才能真正創造教育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