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朝君
【摘 要】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改革,教師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模式也不斷進行改變,選擇更加適合時代需要的教學方法。人離不開生活,同樣的,初中數學的教學也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材上也處處可見生活的事例。既然生活與數學的關系如此密切,我們何不好好利用生活的資源作為教學的素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角度來思考數學問題,利用數學知識對生活進行剖析,為生活服務。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學科知識,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出合理科學的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學會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關鍵詞】初中數學 生活化探究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90
一、以“課前預習生活化”踐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
數學課前預習作為一種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激發學生興趣、掌握課堂主動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數學是一門枯燥、晦澀、抽象、難懂的學科,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么不注重鼓勵學生預習,要么不善于激勵學生養成生活化的課前預習習慣,致使學生不能聯系日常生活,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提高學習興趣與預習效率。因此,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第一步,便是引導學生做好生活化課前預習。教師應做到:一是培養學生的生活化預習意識,使學生形成生活化的預習習慣。二是通過課堂預習反饋加深課前預習與生活經驗的聯系。
例如,在浙教版九年級上冊圓的實踐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提前體驗和學習圓的相關知識,為提高課堂效率奠定基礎,可以從鼓勵學生做好生活化預習開始,督促學生在課下準備一個紙質圓形,通過對圓形的反復折疊達到認識圓心、半徑、直徑的目的,并結合教材加深理解。也可以通過課堂預習反饋讓學生陳述預習中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
二、多維導入,讓情境創設生活化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導入如能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中,學生會覺得數學與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學習興趣就會自然提升。創設生活化情境導入新課內容就是這樣的一把火把。一般情況下,我們的數學教師在一堂課中只用一種導入法,而多維導入不同,它是運用組合式導入方法,將幾種導入糅合在一起,使得課堂精彩紛呈又井然有序。
如學習《勾股定理》,我在導入中運用了組合導入,我先運用了疑問導入法進行提問:“大家在小學里就已經知道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但是,你們知道2002年在我國北京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懸掛的會徽圖形是怎樣的嗎?有什么含義呢?”這時,我輕點鼠標,黑板前的屏幕上立刻出現了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場情景和會徽。會徽的下面飛出了幾行字:深藍色的會徽由幾個三角形和幾個正方形組成,寓意公元三世紀中國數學家趙爽發明的勾股定理。接著,我引導學生就學生了解的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運用進行簡短的討論,以引起學生對新授內容的興趣。整個導入由設疑、課件和討論三種方法組成,精短簡練。
三、融入生活實踐,體驗數學情趣
數學從生活中來,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后,就應該嘗試著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樣才真正體現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的情趣。
如在講授完三角形的穩定性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南京長江大橋、蘇通大橋的圖片,壯觀、威武的大橋深深吸引了學生,他們個個發出感嘆,太宏偉了!借助學生的興奮勁頭,我趁機提問,大橋上的鋼架都有哪些幾何圖形,學生通過觀察說有三角形、四邊形等,我接著提問:在這些圖形中哪種形狀最多?學生先是爭論,最后一致得出結論:三角形最多。我趁熱打鐵繼續發問:為什么三角形最多?這時學生馬上想到了學習過的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知識點了。
又如,在學習完“相似三角形”后,我組織學生實地去測量學校中的旗桿、樹木、建筑等,這些物體的高度不太容易被直接測量,學生很感興趣,感覺所學的知識派上了用場,于是自發進行小組合作,興致勃勃當上了測查員,學生通過實地操作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同時又嘗到了學習數學的甜頭,真正從內心愛上了數學。
四、作業練習生活化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生活,數學教學生活化體現著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但是數學教學生活化不應只體現于教學內容上,還應該延伸到數學練習中,體現于學生作業上,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將課后練習作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環節,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習題,布置一些實踐性、生活化的數學作業,將數學知識融于生活情景之中,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拉近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如學完“中心對稱圖形”之后,可以結合課本上優美的剪紙,布置實踐性作業,“請你設計一款中心對稱圖形剪紙,并解釋這款剪紙表達的含義”;學完“統計與概率”之后,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分析抽獎中獎、股票投資、分期付款等問題,分析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五、總結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對數學生活化更加重視,在教學中做到大膽創新,努力使數學教學向生活靠攏,變禁錮、封閉的初中數學小課堂為開放的、與社會生活相融合的數學大課堂。唯有如此,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數學教學的要求,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數學。
參考文獻
[1]馬繼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9).
[2]許艷紅.構建生活的數學課堂[J].今日教育,200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