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俊峰
【摘 要】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基礎學科,因此學好語文勢在必行,教師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必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寫作、分析理解的方法進而提高能力。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內動力,充分認識語文的重要性,促進學生語文的學習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效率 提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72
新課程改革強調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要求的基礎知識、技能和方法,具有創新精神、人文素養和実踐能力,只有他們增強了自主意識,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目標的要求。同時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基礎學科因此學好語文勢在必行,教師要注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培養,下面根據自己教學的經驗淺談幾點。
一、引發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情感興趣,他才會用心地去關注,去體會,進而去探索。學習也需要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空洞的,是強迫性的學習,強迫性的學習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會激起學生的反感。德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所謂興趣,是心理上的積極活動,也意味著自我活動,是人的意識的內在動力,是同漠不關心相對立的。”可以看出,興趣是一種積極、內在的活動和主觀體驗,是一種對所學事物保持有高度吸引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內部心理狀態。所以課堂上,應加大師生共同參與的力度,鼓勵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不斷加強師生間感情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以課堂主人的形象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合作的氛圍,弘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體參與能力得到提高。要經常使用“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我相信你一定想得比老師更好”、“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和我相信你一定想得比老師更好”、“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你能行,不妨試試”等激勵性的語言,較好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另外在課堂上師生情感共觸,是思想共鳴的前提,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條件。在有情感的課堂上,知識才更富有趣味有吸引力,才能如涓涓流水向學生心中流去,這樣學習的積極性更強從而更好的學習。
二、提前預習是學好每科的基礎
不管你學哪一科,提前預習是很重要的。遇到一篇新課文,需要求學生先讀一讀,讀不準,查一查字典,詞典。預習中不理解的問題,可以查資料求解決,還理解不了的,不明白,可以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預習的時候要把不清楚的地方記下來,等老師講課的時候注意聽講,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老師,只有這樣才可以把所學的知識吃透,對所學的知識了解的更透徹,使所學的內容理解的更加深刻。
三、創造高中語文自主學習
對于高中語文來說,教室就是主要的教學陣地,為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氣氛中自主學習,學有所獲。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興奮愛好等,通過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其中,在課堂上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在不同程度上鼓勵學生獨立進行大膽創新,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生興趣。
學習者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力求認識的一種心里傾向,學習者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情緒易穩定,注意力容易集中,感知清晰,思維敏捷,思考周到,記憶力持久,并且不易感到疲勞,同時,學習者對于感興趣的東西還抱有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他會如饑似渴地學習和鉆研。
四、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水平
要想學習好,關鍵在于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學習方法。生物學家達爾文有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也就是說,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把課內的學習主動遷移到課外去,并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加以創造性的發揮。長此以往,必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就可由被動地聽講與接受轉變為自主探究獲取知識,促進自身發展。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