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極峰
摘要: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行為準則,一種文化范圍,其為企業成員所共同遵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對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良性的企業經營管理,又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源泉。認識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的關系,找準兩者契合點,對于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企業文化;文化建設;經營管理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中央提出了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文化強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等任務。面對這樣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國有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以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和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一種文化氛圍,是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認同并遵守的行為準則,是企業凝聚力的核心所在。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競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員工之間的團結,增強企業凝聚力,進而提高企業競爭力。經營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融合,是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是企業增強自身實力,塑造良好形象的保證。而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由于企業對文化建設的意義認識不足,使得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著各種問題,也因此影響了企業經營管理,阻礙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要充分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從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出發,進一步分析提出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融合與創新的措施,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一、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對經營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企業員工積極性
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體現,是企業發展的目標,企業文化中“以人為本”的內容,充分體現了員工的利益,對于提高企業員工工作中的積極性有重要作用。企業文化在建設中,倡導人文建設,關心員工,尊重員工,重視每個員工作用的觀念,深入員工內心,對員工的行為有引導和指導作用,能夠將員工具體的工作引導到企業經營目標上,將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經營發展相結合,促使企業員工在工作中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此外,企業文化是一種道德準則,能夠以道德的力量去約束和規范員工的行為,企業文化的建設,在事實上也建立了一種規范制度,讓員工自覺地去遵守這些制度,促進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所以說,企業文化建設,以道德的力量和精神的鼓舞,使員工積極工作,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為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作出貢獻。
(二)增強企業凝聚力
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經營發展目標的體現,是企業管理的靈魂,企業文化代表了企業員工的集體利益,能夠提高員工對企業發展目標的認可,對企業經營管理的認可,進而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中的粘合劑,可以將企業員工緊密的粘合、團結在一起,使企業員工具有共同的目標,成為員工行為方向的指引。企業文化建設,貫徹企業發展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念,使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具體的經營管理工作相結合,以共同的價值觀來凝聚企業人心,并將其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心中,獲得企業員工的認可和支持,促進企業員工之間相互協作,為了企業發展的目標而努力奮斗,有利于增強企業凝聚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三)提高企業競爭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企業文化也是企業間的主要競爭點。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經營和發展理念的體現,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提高企業軟實力,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提高企業知名度,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此外,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內部增強凝聚力,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整合企業各項優勢資源,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的順利開展。先進的企業文化,能夠使員工形成學習、合作和創新的意識,既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創新,又能促進員工團結互助,使企業工作在員工的彼此協調中有序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使企業在內外部都擁有不俗的競爭力,進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定的地位。
二、當前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文化建設流于形式
隨著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許多企業開始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但是由于在文化建設方面經驗不足,所以在實際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經營管理在前,文化建設在后的情形,而且企業的文化建設也有流于形式的傾向。部分國有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在工作之余,多開展文娛活動,讓員工在工作之外,多溝通多交流,就能促進企業凝聚力;還有的國有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在企業范圍內制定企業規章制度、經營理念、行為規范,因此只要讓宜傳部門在多印小冊子,讓員工熟讀。上述情形,都是企業文化建設流于形式的表現之一,這種缺乏實質內涵的企業文化建設,往往收效甚微,并不能得到員工的認同,不能讓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覺遵守,并以之為動力。
(二)企業文化建設重短期輕長期
由于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對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有很大影響,因此有許多國有企業在文化建設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重短期效益而忽視長期建設的重要性。許多國有企業在文化建設時,并不是建立在對企業自身進行分析,對市場規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而是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種營銷工具,認為企業文化主要是向企業客戶展現的,所以造成了許多口號式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只片面強調服從于企業業務,服從企業經營管理,往往后勁不足,不能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三、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融合與創新的措施
(一)加強學習與交流,濃厚學習文化
在新時期,企業的競爭不再是產品的競爭,而更主要的是人才的競爭。對于人才建設,除了引進人才以外,更應該注重培養適合企業的人才,而在國有企業內部加強學習與交流,濃厚學習文化,正是培養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的重要舉措。學習型的企業,應該具有“人人是學習之人,處處是學習之所”的學習氛圍。在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貫徹企業愿景目標,凝聚企業員工努力學習奮斗,將員工視為濃厚學習文化,創建學習型企業的依靠力量,培育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增強企業的學習力和競爭力。
(二)加強創新建設,營造創新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企業文化在建設過程中,也應該注意與時俱進,樹立創新文化。首先,應該在制度上有所創新,制度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基礎,沒有創新的可持續的企業制度,就不會有源源不絕的企業創新活動,只有通過制度創新,讓創新機制得以建立,才能促進企業創新活動;其次,要樹立觀念創新,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創新理念,通過觀念創新,來獲得經營思路的創新;再次,要加強科技創新,營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促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斷開發、創新新的產品和服務,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區。
(三)加強以人為本,營造和諧文化
傳統文化雖然對于當今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其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具有分歧。傳統文化重農輕商,重精神境界而輕物質利益,與現代企業的價值取向相悖。市場經濟,追求財富,強調人的價值和工作效率,是一種功利主義。傳統文化,與西方的市場經濟文化,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要建構好企業文化,就必須不斷創新文化理念,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吸納市場經濟文化的優良部分。新時期,我國企業將以人為本融入到企業文化過程中時,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對傳統文化和市場經濟價值進行聯通,促進創新,一方面,企業要以傳統文化為基礎,促進員工對企業規章制度的認同,提升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將企業戰略目標與企業文化結合起來,充分征求員工的意見,在不斷創新過程中,使企業文化能夠促進員工與企業的和諧發展。
四、結語
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對于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有著顯著的意義,同時發揮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經營管理的促進作用,也能夠顯著的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辯證地看待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林金灼.淺析企業文化及其塑造[J].黨史博采(理論),2011(01).
[2]孫明華.企業競爭力理論演化趨勢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