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麗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近代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習中國近代史對學生的思想素質水平有著很大的幫助,關系到學生人生價值觀的樹立,這也是當今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以往也有觀點認為是從洋務運動開始的,這樣的劃分是不科學的,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近代史的文化沖突、歷史蛻變、思想融合發展,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這段歷史。本文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近代化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對廣大教師的實踐教學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近代化;問題
引言:高中歷史在高中教育階段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習歷史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影響到思想素質方面的發展,但是當前社會上對于近代史教學方面存在著很多的議論,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深入的開展,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中國近代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借助近代化理論去分析歷史發展過程,突破不科學的“革命范式”,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
一、近代化的起步
中國近代化的起步仍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傳統觀點傾向于以洋務運動作為其開端,這也是大學教科書普遍采用的說法。實際上,中國的近代化在鴉片戰爭之后即已開始起步,自19世紀40年代開始,中國人一直在進行著近代化的艱難探索,中國的近代化是一個破舊立新,沖擊傳統與學習現代相交織的過程,盡管此階段這股先進的力量尚且微弱,但對整個社會風氣產生了重要的解放作用,他們對舊封建勢力的批判與抨擊形成了一股經世致用的新思潮[1]。比如,魏源著《海國圖志》“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制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這一批人的思想在整個近代社會都熠熠生輝,他們的努力打開了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先河。這股思潮深刻反映了中國近代化過程的艱難起步。
二、近代化的進程
在當前的中國近代史教學中,出于課時性教學活動的方便,教師多是通過簡單的階段式劃分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但是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這樣劃分的不當之處:
1.單純以某一歷史事件作為現代化一個層面的開始是機械的
如同我們歷史教科書中所言:《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辛丑條約》的締結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確立,這甚至成為我們歷史學習的模式。歷史不是如此簡單的演進的,它會讓我們忽略整個近代史的復雜,漠視其他豐富的社會內容。
2.近代化的起步首先表現為人們思想上的解放,而并非行動上的現代化探索
沒有思想的轉變,何以有行為上的實踐?何況這種行動與長久以來的認識是完全對立的。中國的古代社會是“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封建正統思想居統治地位,使“天朝上國”、“以夏變夷”的文化優越感經久不衰,因此西方列強侵略之時,首先沖擊的是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事實上,中國近代史也正是如此,比如林則徐、魏源等人在看到西方的船堅炮利后,才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并將其付諸實施,洋務派官員也是首先實現了思想上的轉變。
3.近代化不僅是以思想轉變為切口,最終要以思想進步為目的
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每一步變革都經歷了一個巨大的思想轉變過程,爾后逐漸實現中國社會向近代的進步,在這一過程中近代化只有最終落實到整體民眾的近代化,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2]。近代歷史證明新文化運動思想沖擊的意義是巨大的,沒有民眾思想的解放,像戊戌變法這樣的變革必定是失敗的。
總之,思想的轉變過程是漫長的,甚至是痛苦的?!敖蹦J襟w現了社會對史學研究的新要求,更是推動史學發展的新思路。而歷史教學中機械化的階段模式完全抹殺了近代化歷程的延續性,這種“近代化”理念尚不能充分體現這種時代的呼聲,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關注思想文化的近代化進程。
三、近代化的反思
歷史教學承擔著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文化啟蒙的重要責任。在全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文化領域非但沒有同步提高,相反的文化缺失卻如影隨形。史學教育者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思想文化領域的現代化,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主要是民眾國民意識的增強。
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經受太多的磨難,近代由知識分子主導的近代化過程曲折不斷,但是當前是一個提升文化地位的時代,知識分子受到了尊重,但他們還要為生活奔忙,不管是出于個人原因還是社會原因,知識分子應有的作用并未發揮出來。現在我們也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復興,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包括歷史遺跡、人文景觀都受到了世人的推崇。但是,不難發現,這不是單純的思想文化領域的近代化,而是摻雜了太多利益上的雜質[3]。
結語: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要注重自身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革新,對于中國近代史這部分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其中的發展變化過程,仔細品味歷史發展中的道理,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提高歷史學習水平的同時,實現傳統優秀民族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參考文獻:
[1]李巧玲.現代化史觀與高中歷史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10):55-56.
[2]全繼鳳.用現代化史觀指導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高考,2016(01):122-123.
[3]李南宴.現代化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人民版高中歷史選修Ⅰ“明治維新”為例[J].考試周刊,2016(08):80-81.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毫州三中23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