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梅
摘 要:數學是與我們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一門課程,也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數學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理論知識,對于理解能力較弱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法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理論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有效運用
數學是我國小學階段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科目,同時也是和我們的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一門科目。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歷都很有限。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數學和生活結合起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以致用,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有利于后續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那么,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來運用生活化教學呢?下面筆者將就此展開論述。
一、充分了解實際生活
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生活元素,把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愉快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因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生活化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的生活元素要以學生的生活元素為主體。
教師在了解學生生活的過程中,首先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來了解學生的生活。
教師不僅要觀察學生周邊發生的事情,而且還要觀察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樣,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投學生所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小學生相比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更喜歡談論自己的生活,所以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主動和學生溝通交流,從而獲取更多的生活信息。其次,教師還可以加強和各科教師之間的聯系,互相分享學生之間的信息,從而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最后,教師也可以通過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以及學生喜歡的活動或者是事物。而且,在了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記錄相關的信息,為生活化教學做好準備。
二、創設教學情境
正如上述所說,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學活動也是具有生活化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教師必須要學會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1.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小學生的生活和教師的生活肯定是有很大的差距,而教學情境是為了學生學習服務的,所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必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和學生的生活。
2.情境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
生活化教學最終的目標是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數學成績,所以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必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因而,教師必須要充分備課,在充分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之后,再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
3.情境要和課堂緊密銜接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考慮情境教學所需要的時間,并預設相應的教學效果,從而保證情境和課堂緊密銜接,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
三、學會觀察生活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因為只有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教師收集到的生活素材才會變多,生活化教學才會更加精彩,教學的效果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最初階段,可以為學生指明觀察的方向,讓學生先學習觀察的方法,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觀察。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學校、家或者是上學路上看到的幾何圖形。讓學生把看到的具體物件和圖形的排列記錄下來,從而為后續的教學做好準備。另外,為了讓學生觀察生活這一活動變得切實有效,教師要和家長加強聯系,家校緊密配合,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理解能力等相關因素的限制,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教師要學會合理運用生活化教學。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因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生活化教學必須要以學生的生活為主。教師可以通過自身與學生、各科老師以及學生家長的溝通來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喜好。其次,教師要合理地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生活。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的生活、教學內容以及情境與課堂的銜接,從而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效果,實現生活化教學。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為生活化教學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沈超平.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中旬刊),2018.
[2]魏良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8.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