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摘 要: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掌握的生字詞也越來越多,對于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說,閱讀的速度提高了,書籍的內容拓寬了,但是對學困生來說,會存在一定的閱讀障礙。針對這些學生,老師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致力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最終讓所有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學困生;閱讀習慣;影響因素;培養方法
一、問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閱讀是語文領域當中各項實踐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形式,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理解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提升。在語文教學中,應當開展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活動,以便于讓學生在小學階段不斷進行語言積累。
二、學困生語文閱讀的實際情況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在探尋的過程中逐步開展。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刻的了解,形成較為深入的認識。目前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實際情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困生對拼音和生字詞的掌握能力比較差,有可能因為不認識、產生漏讀以及跳讀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會對閱讀的連續性造成一定影響。第二,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重視讀且讀的方式多樣,但對于學困生來說,在齊讀、小組讀、分男女生讀的過程中,渾水摸魚,在自讀的過程中,大多數時候又無法通順地讀下來,導致很多學困生的朗讀僅僅是流于形式。由于無法進入正常閱讀狀態,對文本理解、課堂反應形成阻礙。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給予學困生充分的關注。閱讀能力的癱瘓或者停滯不前,會加大他們與其他孩子的差距。
三、小學學困生閱讀習慣影響的因素
社會因素:現行的學生評價指標當中,涉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的成績。雖然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強調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個性化評價,但一般情況下,仍然會將成績當成是最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因此,小學階段學困生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學困生會在成績因素的影響下形成比較大的心理壓力。
學校因素:雖然“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沒有將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放置在較為重要的地位上,很多時候受大班額的影響,因材施教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學生的主體性和潛能難以充分地開發出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困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從學困生的角度對各種典型的問題進行分析,更沒有針對學困生的閱讀目標,對其閱讀方法進行優化調整。在閱讀的過程中,想要獲得閱讀樂趣,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漸漸地產生厭學以及自卑等心理問題。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但學困生的家長往往文化水平較低,單純地將孩子交給學校來培養,不關注孩子的學習,學生閱讀習慣自然更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即使有一些家長逐步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在承擔過于沉重工作壓力的情況下,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合理的、有計劃的閱讀引導,只是采取一種放任的態度。
四、學困生閱讀習慣培養的方法
首先,要分析學困生產生閱讀困難的具體原因,如是智力欠缺型或性格問題型或無良好學習習慣型,還是缺乏動力型等,針對具體原因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使學生的自主閱讀更加長效。第二,要了解學困生閱讀的要求,提供給他們最需要的、最感興趣的閱讀渠道或者是閱讀書籍,盡量為他們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與氛圍,讓他們能輕松愉悅地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從而喜歡上閱讀。第三,養成有序閱讀的習慣,盡量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閱讀固定的量,有序閱讀能使學困生在閱讀時不走馬觀花,不半途而廢。但學困生閱讀積極性起伏會比較明顯,這時候老師要用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學困生,允許他們有反復,隨時關注、重視學困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方法,為他們推薦一定數目的圖書,只強調盡量多閱讀,而不強迫學生必須讀完,保留孩子閱讀的原始興趣,給學困生或者是不愛讀書的孩子緩沖的時間。針對每一節課的安排,為學生提供一定訓練的機會,并給予操作性比較強的指導,對癥下藥,逐步提升學困生閱讀時間,幫助學困生構建出一種較為融洽的閱讀氣氛。第四,幫助學生養成專心閱讀的習慣,讀書時聚精會神,不可三心二意,避免干擾,做到身心合一。第五,幫助學生養成查閱工具書的習慣,碰到不認識的字詞翻閱工具書,加大識字量。幫助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一邊讀書一邊勾畫,一邊思考一邊做批注,常問自己“為什么”,逐漸實現個性閱讀。第六,發動同伴幫助,使他們慢慢自覺主動地融入其中,能參與到同伴的閱讀交流、閱讀分享中去,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提升,逐步擴大學困生的閱讀面。第七,注重對他們不同閱讀階段和不同的性格特點,給予不同方式的鼓勵,建立系統的評價機制,在關注和鼓勵中不斷鞏固、提升他們的閱讀習慣,讓他們逐漸建立自信,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繼而長久地喜歡上閱讀。第八,發動家長、鼓勵家長變成愛讀書的家長,努力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和環境,讓家長無時無刻、不落痕跡地用閱讀影響、感染孩子愛上讀書,在自覺自主的閱讀中浸潤孩子們的心靈。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習慣,是一項十分長遠的工作,所以,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地開展探尋工作,以便于學困生逐漸擺脫閱讀障礙問題的困擾。
參考文獻:
[1]邱麗珍.乘網絡之風破閱讀之浪: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7(9):31-32.
[2]楊元.淺論閱讀習慣的養成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的重要性[J].北方文學(下旬),2017(8):161-162.
注:本文系甘肅省首屆隴原名師專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SGB[2015]MSZX0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