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彩霞
摘 要:生活對于數學來說,不僅是有效教學資源的來源,更是當前生活化教學的重要體現,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更是以學生的未來發展作為導向來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有力的結合,更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意義;策略
數學是一門能夠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利用學生的一些生活經驗來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將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進行充分的體現,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學習。
一、“生活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分析
圖形、公式、數字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數學的基本印象,數學知識都是類似的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如果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與數學進行結合,就能有效地改善這種課堂氛圍。通過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很好地激發出來,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更加輕松,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不應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不僅是尊重數學的學科規律,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經歷來解決面對數學知識所產生的疑惑和問題,間接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簡述“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1.教師應善于開發生活化資源,從而更好地為小學數學教學所用
首先,應充分立足教材。教師應善于開發和利用數學教材中與日常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內容,在確保合理性的基礎上合理地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和變化,從而更加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輕松自然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極大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并使學生真切地意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熱情。比如,在講解《比例尺》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和圖片播放功能向學生展示幾張按比例縮放后的圖片,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圖片中的物體雖然大小發生了改變,然而形狀卻沒有發生變化,最常見的就是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各種地圖就利用了比例尺的知識,并向學生展示地圖讓學生觀察,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比例尺在日常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師再具體地講解比例尺知識,切實提升教學效率。其次,家庭作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又一主要陣地,在家庭生活中也蘊藏著諸多數學知識和問題,所以,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常見的量》時,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的角度,寫一篇生活小日記,讓學生找出這篇日記中有錯的地方。“今天早上6點30分被鬧鈴聲叫醒,我在長1.8 cm寬1 cm的床上快速地穿上衣服,下地后開始洗漱到結束一共花費了15小時,這時媽媽也做好了早餐,其中有我最愛喝的牛奶和面包,喝了200 L牛奶,吃了300 kg面包,吃得很飽,媽媽又給我5萬元零花錢,然后高高興興地出了家門去上學。”這樣的一篇日記錯誤連篇,學生讀過之后很親切地感受到就是自己的生活日常,倍感親切的同時又會因為其中出現的錯誤而笑出聲來,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利用生活實際經驗來糾正錯誤的興致,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資源中更好地投入其中,有效加深對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極大程度地提升數學學習效率。
2.為學生設置生活化的練習,有效鍛煉學以致用的能力
教師可對教材中原有的練習題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變化,使之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使教材中原有的數學練習題更加生活化、日常化。在計算題訓練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感到無趣乏味,這時教師就可將學生的練習題目與學生的日常實踐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中帶著興趣展開計算,更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學習積極性。比如,在練習小數乘除法的過程中,就可以與以往組織學生進行郊游活動時的生活化情境相結合,讓學生統計人數、然后計算車票的價錢以及購買各種旅游商品所花費的錢數等,這樣學生的練習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并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當中去,鍛煉和提高了學生數學知識的學以致用能力。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提升實踐能力。比如,當學生學習完統計相關知識后,就可為學生布置一個課下社會實踐小任務,通過“我們家的菜籃子”這一活動主題,讓學生展開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調查來統計獲得蔬菜價格的每天變化情況,學生通過運用數學知識來掌握蔬菜價格在一天內變化的規律,加深對統計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參考文獻:
[1]楊海英.探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合理教學運用[J].好家長,2016(24).
[2]馬森虎.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文理導航,2017(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