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蕊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設備已被廣泛運用于教學中,成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與小學數學相結合,將對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作用,對此進行深入的剖析。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小學數學
從19世紀初,我國就已經產生了數學這一學科,悠久的歷史傳承,締造了數學的精華,在歷史的洪流中出現了很多聞名遐邇的數學家,如華羅庚等。為了讓數學這一學科繼續優秀的傳承下去,將有必要把多媒體技術引進小學數學教學中,去陳迎新,創新出全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小學生學好數學。
一、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
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只注重講解課本的理論知識,并未對數學知識點進行相應的補充和拓展,導致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只是一知半解。不僅僅是教學內容講解空泛,教師也并未使用到除了黑板的教學工具,一成不變的教學,只能讓學生機械地掌握理論知識,在解數學題時,依舊力不從心。因為小學數學較為簡單,所以很多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都是重復套用以前的教學模本,創新意識不到位,傳授給學生的也只是局限的知識。因此,要改善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就需要應用到多媒體技術,將一些新的理念和對知識的拓展加入到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
據相關調查顯示,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與我國過去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將多媒體設備引進教學中,能夠為學生創設不一樣的情景體驗。相對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的板書,課前準備的多媒體課件顯然更能充分利用好上課時間,并且給學生更直觀的體驗。多媒體課件主要是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等方式展現,比起單調的文字,更能激發學生上課的熱情。由于小學生多數處于7~12歲,在年齡較小的階段,多數學生都會對外界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從而更愿意發自本心的去學習。教師可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將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與數學教學聯系起來,給學生與眾不同的體驗,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的奇妙無窮。第二,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不是光靠死記硬背記住概念。如:“三角形的穩定性”,教書可以通過放映自行車三腳架、建筑物的三角形構造和一些生活中運用三角形原理的小視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穩定性。由此看來,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訓練其思維能力,為今后的高等數學學習打下基礎。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提高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頻率,當場測驗是備受許多數學教師青睞的數學方法,可以檢驗出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而這需要使用到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設置習題,可以完美地將課程的重點難點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在考“三角形包含幾個角及其度數”這個知識點時,可以用PPT動畫展示出答案,并標記出易錯點、難點、重點等,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記憶。
三、在小學數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1.創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熱情
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改善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創新為主,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高效率學習。以廣西某一小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充地分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提前用多媒體技術備課,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片列出來,并通過網上查找的視頻進行解說,之后讓學生對其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對知識點的熟悉度。
2.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
多媒體課件可以做出板書達不到的效果,可以模擬任何事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思考,拓寬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以“用紙張制作出正方體圖形”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上播放出如何通過裁剪一張紙,折成正方體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長方體的制作方法,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而在制作的過程中,又提高了動手能力。
3.開展課外學習活動
教師傳授數學知識,并不一定需要在課上講授,可以通過開展課后活動,或者組織班級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帶給我們的奇妙樂趣;讓學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感悟體驗寫下來,并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同學面前展示,互相探討,形成共同進步的良好教學效果。
4.完善情境教學法
多媒體技術可以輔助教師開展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多媒體技術的聲控、投影等功能,通過投放畫面和播放影音,可以將學生帶入到模擬情境中去體會數學的奧秘和樂趣。多媒體的情境體驗是其他教學方法不可比擬的優勢,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顯著提高小學生的各項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且可以創新教學理念,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對數學的接受水平,制作出更適合小學生的多媒體課件,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小學生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艾喜喜.淺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7(57).
[2]張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4(3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