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麗
【摘要】目的 觀察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方法 將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為教育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按時給藥、病情監測、并發癥預防等。教育組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結果 教育組患者心理護理評分(97.50±1.52)、用藥(98.47±0.87)、飲食(97.62±1.02)、存在負面情緒者占比4.26%、依從性97.87%、有效率97.87%、再次入院率6.38%,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從心理、飲食、用藥方面,加強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心理狀態,使疾病治療有效率得以提升。
【關鍵詞】健康教育;老年心血管疾病;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2
心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患者合并疾病多,且用藥依從性差,生活質量較低。有研究指出,將健康教育應用到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疾病治療效果[1]。本文于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隨機選取94例作為樣本,闡述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觀察了教育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為教育組與對照組。教育組47例,男:女=27:20。年齡:最高95歲,最低61歲,平均(76.59±1.48)歲。病程:最長10年,最短1.5年,平均(6.29±1.50)年。教育組47例,男:女=28:19。年齡:最高94歲,最低65歲,平均(76.68±1.59)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2.5年,平均(6.71±1.43)年。兩組患者資料可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按時給藥、病情監測、并發癥預防等。教育組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用藥健康教育、飲食健康教育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包括負面情緒、治療依從性、治療有效率、再次入院率3項指標。護理質量通過為患者發放調查問卷的方法評分,問卷包括“心理護理質量”、“用藥教育質量”、“飲食教育質量”3項指標,每項各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
教育組患者心理護理評分(97.50±1.52)、用藥(98.47±0.87)、飲食(97.62±1.02);對照組患者心理護理評分(84.92±1.69)、用藥(85.62±1.23)、飲食(84.00±1.95)。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教育組存在負面情緒者占比4.26%、依從性97.87%、有效率97.87%、再次入院率6.38%,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 論
根據患者的特點,加強健康教育,能夠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發生。針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所展開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優勢如下:(1)心理:焦慮與抑郁心理過于嚴重,易加重心血管疾病病情。護理人員應于治療期間,利用平實、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強調保持良好情緒的重要性。確保患者能夠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治療疾病[2]。(2)用藥:部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藥知識匱乏。治療期間,私自減少或增加藥物劑量、私自停藥,或購買其他藥物聯合應用的行為較常見。(3)飲食: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合理飲食,少食用膽固醇含量過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卵等),避免加重病情。飲食應低脂少鹽,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以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病情康復。存在吸煙及飲酒習慣者,應戒煙戒酒,以免加重病情。本文研究發現,采用上述方法護理后,患者心理護理評分(97.50±1.52)、用藥(98.47±0.87)、飲食(97.62±1.02)、存在負面情緒者占比4.26%、依從性97.87%、有效率97.87%、再次入院率6.38%,與常規護理相比,優勢明顯(P<0.05)。
綜上所述,從心理、飲食、用藥方面,加強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心理狀態,使疾病治療有效率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 孔翠榮.藥物治療結合綜合護理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評價[J].中國藥業,2017,26(14):66-68.
[2] 章春艷,權 力,詹 燕.羅伊適應模式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內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6):1813-1814.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