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六年級是小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關鍵時期,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體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最直接的表達形式,也是檢驗一個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學生作文的“薄發”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學生對語文素材的“厚積”情況。因此在小學六年級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重視從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著手,引導學生重視對優秀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寫作的時候才能真正地寫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優秀作文。本文是以六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素材積累方面的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六年級;作文教學;素材積累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六年級學生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成績,培養語文文學素養,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教師必須重視寫作對小學六年級語文的巨大影響力。但是從目前六年級的作文教學狀況來看,很多學生都是很不樂于上寫作課,一看到作文題目就感覺腦海中一片空白,找不到恰當的話語來寫,學過的知識與積累的東西也沒有頭緒,一團亂麻,又或者是無事可述,無情可抒,更別提“妙筆生花”了。究其原因,并非是沒有話說,而是頭腦中缺乏素材的積累。
對此,在六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積累好的素材,如何積累有用的素材,如何選擇合適的素材,如何去區分素材等等。只有學生積累的多了,寫作時才會有話可寫,有情可表;才能夠增強學生的想象力與知識聯想運用能力,從而提高語文寫作能力。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 要讓學生明確積累寫作素材的意義
1. 有利于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作文素材的積累過程,實際上就是拓寬學生視野,增長知識的過程,通過文學知識的熏陶,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生在課堂中積累素材能夠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再次回顧,加深記憶。在課外積累素材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觀察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學習發展都是有很多好處的。
2. 有利于提升作文水平
對于小學六年級來說,提高作文水平是目前最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的方法。對于學生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首先就必須要讓自己的肚子里多裝一點“墨水”,就像古語有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存,如何能寫出好的文章。“讀遍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直接說明了只有肚子里的“墨水”裝到一定的程度,寫作才能水到渠成,行文才能自然順暢,抒情寫意自然淋漓盡致,令人讀過之后余味悠長。通過素材積累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存就會越來越多,語言運用能力就會越來越好,寫作水平自然就會不斷攀升。
二、 讓學生掌握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
1. 課文素材積累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會有很多文質優美的文章,字詞間讀來清爽明麗,文質兼優,完全可以積累下來作為寫作素材。但是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個意識還不是太強烈,因此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對優秀課文進行賞析,感受創作者的表達方式與表達技巧,體悟創作者的情感表現形式與態度價值觀的呈現技巧,讓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中,不僅學到課文中的那些字詞句段的知識,還能學到關于寫作的應用知識,慢慢掌握怎樣把所積累的素材運用在自己的寫作里,給自己的寫作增技增色。
比如在學習《山中訪友》一課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進行課文賞析,發現課文中的描繪的精彩之處,然后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語言表達”環節,讓學生就文中的優美之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可以模仿、可以創新,這樣學生就會對優秀文段有自己的審美理解能力。此外,課文中還有很多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的描寫更加生動形象,還有一些句式優美的句子,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畫出來并說說這句話“你覺得美在哪兒?”學生就會對優美句子以及優秀表達方式技巧等留下深刻印象,在日后遇到優秀素材時不僅會整理、積累,還會區別、選擇以及發現表達運用的技巧方式等。
2. 生活素材積累
對此,在實際的六年級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通過自己的教學引導來使學生獲得寫作的樂趣,發現寫作的意義,并深深地愛上寫作。首先是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觀察中發現美,只有看得細致,才會發現得更多,感受得更多,才會有更多可寫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讓學生樂于善于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自然而然讓學生找尋到了寫作靈感。
比如老師可以布置《家鄉的味道》的作文,此題目一出很多學生馬上就會就會想到“美食”,但是題目的用意可不僅僅止于“美食”。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味道”除了食物有味道,還有什么有味道?這時候學生就會逐漸想到,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這些東西,這樣學生就會慢慢地發現寫作的思路其實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只要著眼于生活,就會發現不一樣的視角,寫出獨具特色的文章來。
3. 課外閱讀中素材的積累
光有課內的知識積累是遠遠不夠的,課內知識只是一個引子,還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來引導學生去廣闊的天地學習更多的知識,因此,只有將課內學習積累與課外閱讀積累相結合,才能達到學生的素材積累的需求,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課外閱讀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存量,增加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累積,還能促進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提高。
對此,老師可以抽出一定的教學時間來組織比如“閱讀大賽”“閱讀分享會”等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激勵學生廣泛閱讀,多開闊視野,多做課外積累,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作文能力雖然已經有所發展,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更是要從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著手積極發揮自己的教學引導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寫作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讓學生自覺地從課內外的閱讀延伸到生活觀察體驗中去發現并獲得寫作素材,就能自然而然寫出好的作文了。
參考文獻:
[1]姜靜新.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途徑[J].新課程.
[2]楊斌林,胡彪.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
作者簡介:李慶華,廣東省惠州市,惠州仲愷高新區潼僑鎮新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