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夢迪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000-02
摘要 體育教學模式是設計組織和調控體育教學活動的一整套方法論體系,它以一種成熟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又以成熟的經驗來豐富理論,它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目前有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非常活躍,并呈現了多元的體育教學模式。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體育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學內容得以更新,教學方法得以改進,出現較好的局面。但是,由于學校體育科研人員多注重體育教學理論的研究,而教學一線的教師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卻缺乏理論指導,使許多體育教師特別是基層的體育教師面對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模式無所適從,為此,研究和探索適應新時期教學改革的體育教學模式是迫在眉睫之事。體育教學是一個可控的開放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包含了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師和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場地器材及操作程序等諸多要素。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就是對體育教學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組合的整體設計。系統科學整體優化原理認為:任何系統只有通過要素和結構的優化,才能實現其整體功能的優化。
關鍵詞 現代體育 教學思想 引導 體育教學模式 轉變
一、引言
隨著現代體育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和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從生物、社會、心理、教育、娛樂、健康生活等角度來考察和開發學校體育在社會生活與促使個體全面發展中的多種價值,認識到體育教育不僅具有發展技能、增強體質的功能,還有育智、育心、育群等功能,從而確立了以健康第一,全面育人和終身體育為目標的現代體育教學思想。從強調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到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體現了黨中央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過程中,高度重視廣大青少年健康狀況,全面促進體育教育創新的時代要求。因此,構建科學的、多元的、個性化的體育教育教學體系已在體育界達成共識,它既有深刻的社會背景,也是對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向深層次探索的標志和體現。
二、體育教學模式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學模式作為教育研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課題,是從美國學者喬伊斯等人的研究開始的。1972年喬伊斯在“教學模式”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定義,即: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選擇教材、指導在教室和其它環境中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和范型。概念是事物本質和特征的反映,作為體育教學模式,它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而形成的規范化教學程序,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它具有整體性、操作性、實踐性,針對性和優效性特征。體育教學模式結構包括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程序、教學過程結構與方法、教學條件四個層次。
三、現代體育教學思想引導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的措施
(一)以傳授知識技能為目標的模式
根據系統學習理論、遵循學生認知和動作技能形成規律,高效、系統地傳授知識技能。保證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系統地、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技能。程序學習模式。根據行為主義理論,把技術分為若干步驟,通過反饋、強化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教師要有設計教學程序的能力,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來掌握學習。掌握學習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作為掌握的標準,根據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運用診斷、反饋強化方法,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優異成績。教師要掌握學生學習過程和對學生進行學習診斷的方法,因人施教。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
(二)發展學生專項運動水平為主的體育教育模式
競技體育模式。競技體育教育模式主要是教授競技體育,而且是花費相對來說比較長的時間來教學某一項競技活動。這種模式不僅僅教學生某項活動技術方面的內容,而且還教有關這項活動的知識、背景。在這個模式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只是評價技術水平,而且還評價學生對這項活動的知識、態度、裁判水平等等。由于學生學習他們喜歡的運動項目,而且學習得相當深入,這樣他們就非常有可能在課外也參加這項活動,而且畢業以后走上社會也參加這項活動。競技體育教育的目標非常明確,第一是教學生運動技術以及發展學生完成這些技術所需要的身體素質;第二是學生能夠欣賞和運用戰術;第三是要參與體育活動;第四是學生能夠計劃和管理這項競技體育活動;第五是使學生能夠作為領導,具備領導的才能;第六是能與同伴合作;第七是尊重傳統,即了解這個項目是怎樣發展的,為什么會有這些傳統習慣;第八是學生必須具備怎樣組織、怎樣競賽、怎樣安排這項活動的能力;第九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實際中進行裁判,以及如何進行教練方面的工作,知道怎樣訓練;最后一個目標是能夠教育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也就是在課外也參加體育活動。
(三)提高能力、發展身心素質的模式
發現學習模式。根據布盧姆“發現學習”理論遵循學生認知、發現事物過程規律,培養學生發現思維能力。主張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既懂又會,使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的原理,掌握靈活的運動學習方法。問題解決學習模式。根據問題解決學習理論,遵循學生認知發現問題過程規律,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能夠設計“問題化”學習程序,并靈活運用,學生有獨立分析探究的能力。目標學習模式。根據布盧姆目標期望理論,運用激勵機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判斷能力。教師要掌握目標分類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目標,恰當適的目標,恰當地運用激勵機制。學生要主動探索、勇于向新目標挑戰。適用于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可用小組教學法、個別指導法、發現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社會責任模式。社會責任模式培養學生怎樣對自己和和社會負責。社會責任的模式就是吸引孩子參加體育活動,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體育教學模式向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方法方向發展
為實現“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體育教學模式不僅要在體育課堂上學習,還要在課堂外自主學習,實現終生體育鍛煉,這應該是體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實現體育教師的“教”到“不教”,學生的“不會學”到“會學”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在這種教學思想的主導下,教學模式得以發展,如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布魯納發現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技能遷移能力的M·瓦根舍因范例教學模式;注重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方式的莫斯頓互惠分組教學模式。
(五)體育教學模式應培養學生個性
體育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要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同時也應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發展學生的興趣、態度、情感等等。學生的興趣、態度、情感等個性特征應是在體育運動中得到滿足學生的需要上產生的。所以體育教學模式是要“學生經過努力可以看到和達到預期的結果,并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發展學生個性特征的目的。如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成功教學模式等都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特征的教學模式。
(六)體育教學模式應堅持以技能教學與文化學習為主
體育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失去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知識傳授。體育技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是人類寶貴的財富,不僅是發展學生體能、促進學生生長發育的主要手段,也是文化教育、情感教育、社會性培養等所不可缺少的。“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所強調的教學目標都離不開運動技術這個媒介。如果缺少這一媒介,就無所謂體育教育,所以體育教育應注重技能教學,不能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名放任學生采用“放羊式”教學。讓學生能學到體育知識,體育技能是體育教師的職責。
(七)培養體育態度、興趣、發展情感的模式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所謂“自主學習”,就是通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使之不僅會學習,而且愛學習,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教師要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對教材進行結構化、情境化和多樣化處理。學生要積極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小群體學習模式。根據“小群體”的社會學特征,遵循生活行為規范,發展規律,培養學生互助互動的情感和行為規范,形成健康的人格。體驗運動樂趣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的體育教學模式是近年在國內外的快樂體育思想影響下形成的教學模式,也經常被稱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其教學思想是主張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和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體驗到運動的各種樂趣,并通過對運動樂趣的體驗,逐步形成學生終身參加體育實踐的習慣和能力。該教學模式主要是遵循運動情感變化規律來設計單元和教學課的。
四、結語
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應當適應現代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高瞻遠矚,與時俱進。同時加強教學管理、組織領導及經費支持系統建設,建構有效評價機制,保證體育教學更好地實施。另外,北京奧運及上海世博會讓我國體育教育、體育傳統文化備受關注,對奧林匹克教育價值的理解將更加深刻,世博理念深入人心,體育,也會讓生活更加美好。體育教育的思想及價值理念也直接促進國民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加速了東西方文化交融。因此,應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以學生身心健康為本,立足本土化、融合國際化,面向未來、構建更陽光,更和偕,更具活力的體育教育教學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