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的有效提問是教學的核心,對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的有效提問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啟迪他們的邏輯思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教師提出問題的有效性,更要重視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提問
一、 引言
有效的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教學法應用的非常廣泛。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認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問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好提問教學的方法,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有效提問,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考習慣,讓學生在問題中思考,學會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構建高效的參與型數學課堂。
二、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一) 課堂提問設計有待完善
雖然小學數學教師都很重視課堂提問,但是有些教師準備的課堂提問不夠充分,問題中思維含量不高。過于注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沒有把學生思維的發展放在首位。雖然關注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夠體現出數學的工具性,有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但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獲得數學思維的能力。
(二) 提問后等待時間不足
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提問后,給學生進行思考的時間不足,有些教師甚至提出問題后馬上就讓學生回答。由于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因此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有些學生即使回答內容也比較簡短,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回答時表現為不連貫。
(三) 選擇回答問題的形式不靈活
有許多數學教師提問后,選擇回答問題的形式不靈活,并沒有讓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回答中。有些教師經常采用讓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方式,選擇問題的回答形式主要是舉手主動的學生,或者是讓全班學生集體回答。對于那些舉手不積極的學生,很少讓他們回答問題。只有少數數學教師會讓學生通過討論后,靈活選擇學生回答問題的形式,如搶答的方式。因此導致個別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很少。
(四) 評價方式單一
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以鼓勵性評價為主。但是有些數學教師的評價語言比較匱乏,形式單一。在學生回答正確時有許多教師使用的是“你真棒”等一些鼓勵性的比較籠統的評價語言。而在學生回答錯誤或者不全面時,教師很少會有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回答問題。由于教師評價方式導致許多學生的回答受到教師的忽視,使得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受到打擊。
(五) 課堂提問以教師為主
大部分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課堂提問以教師提問為主,學生幾乎沒有提出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而且教師提問的頻率比較頻繁,使得學生沒有提問的空間,因此導致學生不能通過思考提出自己的質疑,造成不能充分發揮提問對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的促進作用。
三、 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但是大部分數學教學仍然采用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導致學生被教材中的知識框架所束縛,不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以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然后背公式定義做題鞏固的方法為主。使得許多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很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促使學生更深層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 更新理念提升素質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提高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的有效性,首先應更新教學觀念,加強學習,樹立主體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認真思考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目標,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含義。同時還要不斷反思自己教學過程,總結教學經驗,優化和調整教學理念,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多參加聽評課,或者網上觀看名師的視頻,閱讀一些教育類的作品。
(二) 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時期,教師在設計提出的問題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的問題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此外教師設計的提問還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使學生通過努力能夠解決。教師在提出問題時還要進行規劃,從低階水平的提問開始,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發展。教師在備課時,要從全局把握教學目標,列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有條理、有針對性或者啟發性的提問。提出的問題可以通過預設學生的回答設計問題。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可以以什么是圓的周長,如何測量,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圓的周長與直徑間的關系等幾個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改變思考角度回答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獲取高質量解答。由于不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根據提問對象的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通過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都獲得最優發展。教師再設計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全面觀察深入思考,使他們多角度探索歸納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如可以設計一題多解或者一題多變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學習找規律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積木的顏色、大小、形狀和個數的不同來尋找規律。
(三) 實施有效提問的策略
不同學生的能力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語言要表述清晰,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和內容,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學具和板書,對問題進一步解釋,讓學生明白教師提問的目的。教師在提問時要簡單明了,面向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選擇回答問題的對象,讓學生通過回答樹立信心,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然后再提問讓學生觀察并回答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的面積是否相等,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回答。
(四)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
小學生回答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組織語言,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耐心等待,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要打斷,當聽完別人的回答后,經過思考再進行補充。教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根據問題的難易進行適當的調整。
(五) 有效提問評價和反思策略
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要給予回應,有效的評價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融入課堂學習。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通過鼓勵和肯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評價學生時要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避免重復回答學生的答案,或者簡單籠統回應學生。以免降低學生學習熱情。教師在學生回答時可以采取追問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深層次探索,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給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以鼓勵同學之間互評。教師還要學會對自己的提問進行反思,通過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
五、 小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
(一) 營造提問環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在學習時很少提出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提問精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一些名人多思多問的故事啟迪學生,引導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還要多與家長進行溝通,給學生家長解釋提問的重要意義,為學生在家中創設提問的環境,進而增強學生主動探索數學問題的意識。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設置懸念,給學生制造沖突的問題情境。如在學習年月日時,對于閏年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小紅的姐姐36歲了,可是她只過了9個生日。這時有的學生就會思考,我10歲過10個生日,她36歲應該過36個生日才對啊,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通過創設矛盾沖突的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
(二) 知識對比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知識對比的方法進行有效提問。如把一些概念定律借助類比或者類推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提問。如在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時,學生通過預習就會提出在拼接時為什么要用一樣的梯形,不同的行不行。在學習反比例的應用時,有的學生提出方程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通過類比,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六、 結語
有效的課堂提問,對小學數學教學非常重要。有效的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效設置提問情境,給學生提出有效問題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思考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帶著問題享受學習的成就感,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許璋瑛.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7(52):133.
[2] 劉志明.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8(1):82.
作者簡介:
熊光波,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