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創新初中地理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當緊密整合微課教學手段,在課堂新知識導入、教學重點難點等環節,運用微課視頻,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地理;微課;意義;對策
微課是建立在信息技術手段之上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和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同,微課是一種“各個擊破、化整為零”的教學方式,對幫助教師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微課熱”成了一種普遍的模式,同時也是教育信息化目標的顯著標志。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微課熱”的教育趨勢,結合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的積極意義,有效地利用微課開展課堂教學,夯實學生的地理學生基礎,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全面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一、 微課的內涵及特點
微課是一種碎片化的學習模式,是教師基于教學設計思想,通過視頻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的有效手段。微課教學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能夠化整為零,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能夠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補充,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輔助模式。關于微課輔助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用幾個成語形容:“微而不薄”“微而不小”,為什么如此形容?主要因素在于微課在教學的輔助作用是極強的,雖然每個微課視頻都極為簡短,一般不到十分鐘,但教學的內容基本可以說是重點和難點,這種針對性強的教學視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 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地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就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而言,雖說初中地理不是主要科目,但卻是學生今后地理學習的基礎。而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微課教學手段的運用,具有如下積極的意義:
(一) 有利于創新初中地理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
一直以來,在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初中地理的教學基本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地理學科不是中考過程中的必考科目,因此,在地理教學方面,無論是師資配比還是課時安排都較少,并且很多地區只有七年級、八年級安排地理課程,到九年級無地理課程;另一方面,地理學科所處的地位,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不會予以足夠的重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基本處于比較落后的地位,純理論的知識講解模式,影響了初中地理教學的效果。而微課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改革創新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有利于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決定了其地理學習的效果。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微課教學手段的運用,相比較傳統知識灌輸、純理論的教學模式而言,具有鮮明的優勢,對于刺激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 初中地理教學中微課教學手段的運用對策
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為教師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一方面要結合新課改的教育思想,不斷革新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緊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革新教學手段,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的與時俱進發展。
(一) 利用微課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導入,有利于快速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集中精力聽講,最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當科學設計課堂導入,為實現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奠定基礎。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微課導入新知識是一種高效的方式,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利用一個簡短的微課視頻進行導入,通過這種極具沖擊力的微課視頻,對學生的思維和感官產生沖擊,最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章節的內容時,由于該章節的內容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也顯得較為乏味。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截取紀錄片《大國崛起》中關于中國的片段,讓學生深刻感知國家之強大,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就不會顯得那么枯燥和乏味。又如,近期熱播的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也是教師制作微課視頻不錯的素材。
(二) 利用微課啟迪思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從根本上講,微課運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一個主要的目的在于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我們也可以說: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微課視頻教學手段運用的主要目的。因此,就初中地理的教學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一些教學的難題,可以有效地結合微課視頻,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我們知道,相比較生澀難懂的理論知識灌輸而言,微課視頻可以集音、形、色與一體,將一些抽象化的知識直觀化和具體化,促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地球的運動》章節的內容時,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用語言描述地球的運用方式,而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在理解上就會有所不同。微課視頻的運用,教師可以通過flash動畫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地球運動的整個過程,這和傳統的教育模式而言,著實具有很大的進步。
(三) 利用微課刺激學生感官,渲染教學效果
地理學科的知識內容,可以說是枯燥的和乏味的。就如前所述的《中國的行政區劃》《地球的運動》等章節的內容,學生都難以產生濃厚的興趣。面對枯燥的教學內容,教師唯有創新教學的手段,用極具感染力和刺激性的教學形式、教學語言刺激和感染學生,不斷渲染教學的效果,方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水資源土資源”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通過一幅幅具有教育意義和感染力的漫畫視頻,讓學生深刻感受水資源土資源的重要性,進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應當積極整合微課教學手段,不斷改革創新地理教學,有效地突破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全面提升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世琴.我的微教學時代:談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輔助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6):28-29.
作者簡介:
鄭序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