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練
摘 要:目前生物學科教學還是有一定的問題,學生普遍對生物學習缺乏興趣,教師在知識的輸出和學生在知識的接收上還存在部分問題。文章針對高中生物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對高中生物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有效的教學途徑做了總結,希望對高中生物的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途徑;教學問題
一、目前生物教學中仍需解決的問題
1. 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問題
高中的生物教學在知識上要求比較高,不僅僅是課本上,對教師的知識量和教學經驗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很多教師的知識儲備量不夠,沒有生物方向的知識拓展,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也有要求,目前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跟其他學科沒有差異性,課前對上節課知識的溫習—開啟新的知識教學—課堂提問—課后總結—課后作業,這種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下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劣勢。有些教師不使用教學軟件,例如DNA、遺傳性狀、遺傳途徑、植物的剖析圖、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等抽象的東西,單憑教師講授很難讓學生記住和理解。在一些鄉村落后地區,學生們得不到實踐,教師沒有合適的教學模具,學生在知識的接收上也會大打折扣。
2. 學生方面的問題
現在生物教學還是偏向于課本教學,生物課中的實驗課較少。有些學生對生物的學習是死記硬背型的,在思考上的投入較少,這也就限制了生物知識的掌握和生物成績的提高。生物知識在識記方面比較困難,如果課堂上缺少趣味,學生很難對知識做到有效掌握。
3. 體制方面的問題
在教學體制上,個人認為生物教學在應試教育上不怎么占優勢。生物學是跟醫學關聯很大的一門學科,醫學需要的是探索、發現、研究。而生物教學模式是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這樣學生就少了探索與發現。一味地接受知識會讓學生嘗不到發現知識的滿足感。在教學體制上,可以實行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現,發現生物的趣味性,從而對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針對以上教學問題探索出的新的教學有效途徑
1. 在教學方法上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生身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指引者、錯誤糾正者的角色。教師要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實踐、學會自己學習。我們需要的是鼓勵學生,給學生以指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地位。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方法上,教師也要做一定的改進,教師需要博學,在課堂上學會對課本上知識的拓展,讓學生了解到新的生物天地。在教學上可以讓學生制作本節課的課件,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要學會應用教學軟件,讓血液循環,心臟結構等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增加學習實踐內容,在學習人體方面的內容時,可以帶學生去醫院參觀。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多給學生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
2. 在課后作業以及學生實踐上
在作業的布置上,不要僅僅局限于練習冊,高中正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良好時期,發現型的作業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在實踐課程上,注重培養高中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生物是源于生活、源于生命的一門學科,在作業上最好貼近生活。加強學生對實踐課程的學習,提高動手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出現,教育界也在不斷地探索新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無論是其他學科教學還是生物課程教學,傳統模式在新課改下都不再適合。對于新的教學途徑的探索不僅僅需要教育專家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生物是一門生命學科,本身應該趣味性很強,但是在現在的高中教學中并沒有凸顯,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賦予生物學科趣味性。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生物教學的途徑會越來越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新課改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盧志建.新課改下啟發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79.
[2]白玉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