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合唱教學是一個難度較大的過程。對于孩子而言,其具有聲音比較稚嫩、音域不寬闊、音準不穩(wěn)、音量小、肺活量也不夠等特點。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中比較困難,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加強學生音樂和聲訓練,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得到了教育部門與學校的重視,且為了每一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和聲訓練;有效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合唱藝術的迅速發(fā)展,各種各樣的合唱團層出不窮。不僅僅局限在年輕人合唱團,且老年人與兒童也組織了各樣的合唱團,其中由6歲以上兒童組成的合唱團被稱為稚聲合唱。在各樣的綜藝節(jié)目中,我們卻很少看到由官方組織的稚聲合唱類節(jié)目,這說明稚聲合唱上還有很多缺陷與不足。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合唱教學的分析,提出了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其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師資力量不夠、小學生缺乏合作意識、音樂素養(yǎng)差、以及教學模式單一。最后,針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策略。為的是小學生能夠在合唱教程中,提高協(xié)作能力與合作觀念,提高學生準確找到歌曲旋律的音高、音準,小學音樂合唱教程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一、 什么是小學合唱教學
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音樂課堂上就出現(xiàn)了許多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合唱是唱歌的最高模式,其豐富的感染力與藝術表現(xiàn)力,能將合唱表演者帶入如詩如畫般的情境;對孩子進行合唱訓練,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感、平衡感等綜合素質(zhì),能夠加強孩子的合作觀念與集體觀念。加強合唱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學到科學的發(fā)聲方式,形成好的發(fā)聲習慣,并且在多聲部合唱中使自身的合唱能力上升一個新的水平。
二、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小學音樂課堂上師資力量不夠
學校對小學生音樂教程的不夠重視,致使很多音樂教師對其也不夠重視,音樂課程在眾多教學科目中,更沒有得到重視,盡管“新課改”的提出,要求學校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以及全面的發(fā)展,但在師資力量上仍然不夠。由于一些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不夠,合唱又是音樂教學的難點,很多教師都不愿意創(chuàng)新,更不愿意迎難而上,使學生在接受音樂教師的知識的時候,不能領會音樂的真諦。
(二) 小學生缺乏合作意識,音樂素養(yǎng)差
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學生都是以一個班級為單位參加課程,每個學生的音樂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存在差別,致使小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另外,在進行音樂教程時,教師很少講解音樂基本的知識,以及訓練方法,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水平不高。在進行二聲部合唱訓練的時候,二聲部很容易被一聲部帶跑。小學生缺乏合作統(tǒng)一意識,導致合唱難以進行,且毫無美感。
(三) 教學模式單一
學校與教師對小學生的音樂教育不夠重視,致使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比較隨意。另外,教師對小學生合唱訓練不足,很難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程的有效性。教師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教學模式單一,不能激發(fā)小學生對音樂課程的熱情,反而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
三、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
(一) 加強合唱指導,提高和聲水平
作為集體性的表演形式,合唱藝術比較注重合唱者的平衡性、一致性。在此基礎上,提升歌曲的展現(xiàn)力與學生的合唱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首先要指導學生利用科學的呼吸方法,有效地把握氣息節(jié)奏;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控制呼吸的科學方法并進行強化訓練,在強化訓練過程中,糾正學生錯誤的控制氣息方式;接下來,教師要指導學生節(jié)奏、音準上的訓練,通過不斷地進行音階練習,正確的把握音準,完成合唱練習。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初步認識歌曲的組成,在根據(jù)學生的聲音及音色水平,將學生分為高、低兩個聲部,從簡到難地練習歌曲的轉接性與連貫性。
(二) 樂器輔助音樂教學
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樂器的配合必不可少,樂器可以使學生感性地對歌曲有一個認識,并且在音高與音準上有一個好的把握,從而也可以帶動音準價差的學生,提高找音準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一些旋律簡單的歌曲,找一些會用樂器演奏的學生進行伴奏,其他學生展開高、低聲部的合唱,學生可以互相聆聽彼此的音高與音準。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為幾組,把歌曲分成不同聲部進行合唱,教師可以利用鋼琴進行演奏輔助學生,從而有效地解決合唱中音高不夠、音準缺乏的問題。教師可以在音樂授課中,幫助學生利用樂器進行演奏,教學生一些簡單的樂器,例如:豎笛,電子琴等,讓學生親身感受樂器帶來的魅力。另外,在時代發(fā)展的今天,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也可以通過下載一些樂器軟件,進行邊演奏邊練習,最后把這種練習模式放到學校音樂合唱教程中來,加強學生尋找音高、音準的能力。因此,在小學生音樂合唱教程上,教師應多多地利用樂器進行教學,使學生受益匪淺。
(三) 培養(yǎng)小學生興趣,激發(fā)課堂熱情
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小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熱情,教師應積累教學經(jīng)驗,抓住每個學生的不同特性,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目標,提升教師的授課水平。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天性單純,思想簡單,老師的贊揚很重要,這會成為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不僅應多多地贊美學生,還應多多地贏得學生們的喜愛。這樣,教師在學生中間倍受歡迎,就可以更好地調(diào)動課堂上的氣氛,激發(fā)學生課堂上的熱情,并樂于學習音樂課程。
四、 結論
本文在對小學合唱教學概念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兩方面展開了研究,針對小學音樂課堂上師資力量不夠、小學生缺乏合作意識、音樂素養(yǎng)差、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分別提出加強合唱指導,提高和聲水平、利用樂器進行輔助音樂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興趣,激發(fā)課堂熱情的對策。研究結果表明,雖然在新課改的提出下,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已然不被重視。未來,我國應加強對合唱教學的重視,提高學生對合唱教程的興趣,為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憶華.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新課程導學,2018,23(03):11-14.
作者簡介:
王柳,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肥西縣肥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