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露
摘 要 面對瞄準“車聯網”的移動廣播電臺以及打著“互聯網+”的移動互聯網平臺的輪番沖擊,廣播電臺亟須探索新的生存之道。新廣播不應再局限于僅依靠無線電波的傳播方式,而應該充分利用形式豐富、傳播廣泛的新興傳播方式,采取網上直播和點播相結合的方式,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與自身復合度高、內容為王的優勢相結合,成為優質節目內容的提供者,因此,新媒體廣播電臺的生存之道探索實質上是對傳統廣播和新媒體有效結合模式的研究。
關鍵詞 新媒體;廣播電臺;生存之道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9-0082-02
1 背景
在人人都可以是記者的時代,廣播電臺的人事構成顯得冗余繁雜;在事事皆可成新聞的時代,廣播電臺的節目顯得呆板無聊;在隨時隨地可以找到想看的節目的時代,廣播電臺的播放形式顯得過于單一。但是與當年廣播受到電視的沖擊不同,廣播與新媒體之間不是不同信息載體之間的沖突,相反,這就促進了“融合”這個時代議題的誕生。
1983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Pool最早提出“媒體融合”理論:在依托新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曾經各行其道的各種傳播模式在如今新媒體的時代不斷趨于合一,從而將會慢慢形成被業界所推崇的媒介模式聚合形態。此外,美國知名學者凱文·曼尼在他的著書《大媒體潮》中曾這樣預測: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傳統媒介與部分衍生媒介對其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由于受大媒體的影響,這些媒介逐漸在社會的各個行業與領域內構建成為一個新的格局。對大媒體時代來說,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并且還爆發了具有向內“崩陷”的時效。針對于所有的企業來講,建議要將它投放到相同一個市場里邊,因為在這個市場里邊,這些企業不僅會和他人進行結盟,同時還可能會與他人進行競爭。
順應時代的潮流,廣播業面臨的挑戰不可謂不大,舊廣播與新媒體應該怎樣融合、廣播臺在新媒體浪潮中應該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這當“破”之局,老媒體人的當務之急便是謀求一條再“立”之法。在受到新媒體沖擊的當前階段里,廣播業也相應地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才會導致其經濟效益不是很好,當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融合時,由于資金上的匱乏,使得融合的效果不太明顯,所以,傳統媒體需要借助外力來完成融合這個適應時代趨勢的導向。
2 現狀
1)手機網民成網民主力軍。2007年8月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四十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1/5?;ヂ摼W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其中手機網民達到了7.24億。占比高達96.3%。手機作為集成了通信、視頻、網絡的移動端工具,儼然已經成為當今人們接收新信息最主流的手段。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時一些手機網民的規模也得到了顯著的增長,依靠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智能收聽終端市場處于不斷增長的趨勢。然而,現階段大多數人都會應用手機自帶的FM功能來收聽廣播,再加上網絡費用的影響,使得應用移動互聯網收聽廣播的聽眾數量逐漸減少,網絡電臺的受眾群也非常少。
2)車載收聽市場成為廣播主戰場。和豐富多樣的網絡視頻比起來,廣播節目無疑缺乏吸引力,因此,想要通過手機自帶的FM功能為廣播“續命”顯然是癡人說夢。如此一看,車載收聽市場則成了廣播最后一塊堅實的領地。根據賽立信媒介研究2015年上半年不同場所的收聽數據顯示:與2011年相比,移動收聽市場的到達率提高了9.8個百分點,漲幅為31.8%,高于居家收聽市場的到達率。移動收聽市場在整體廣播收聽市場的地位及作用已經奠定,已經逐步成為廣播媒體關注的焦點。
3)廣播廣告收入增速下滑。廣告是廣播臺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廣播電臺的生命線。在移動互聯網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備受打擊,傳統媒體廣告連續3年略呈下滑之勢,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廣播的廣告量近幾年略呈上升之勢,這主要得益于國內私家車數量的迅猛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廣電總局醫藥專題等廣告管控以及移動互聯電臺的沖擊,2016年的廣告量(播放的廣告總時長)下滑了10個百分點,在經歷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幅的情況下,廣播的廣告容量也開始收窄。
3 出路
1)融合新媒體開拓全新航線。傳統廣播渠道正受到來勢洶洶的移動互聯電臺的正面沖擊,荔枝FM、蜻蜓FM、考拉FM等相繼完成B、C輪千萬美元量級甚至更多的融資,傳統廣播媒體的渠道價值正一點點地被擠壓。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互聯網為廣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傳播平臺:網上直播和點播,各類的移動網絡電臺,這些都為廣播節目的傳播另辟一條傳播通道。傳統的廣播電臺可以與像荔枝FM、蜻蜓FM這樣的移動互聯電臺建立合作關系,傳統廣播電臺可以憑借其積累多年經驗與業務能力,在節目內容上提供高質量的原創內容,在技術應用上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在經營推廣上提供豐富的經營手段和成熟的推廣網絡,針對不同的移動智能終端推出可以實時互動和在線直播或者點播的客戶端,使得廣播媒體向“可視、可聽、可讀”的趨勢發展,真正做到“媒體融合”。傳統媒體與互聯網融合的過程中,為了使融合的效果更強,必須要建立良好的融合方案,利用方案對融合進行引導,從而提高我國現在的傳統媒體都忽略媒體信息傳播系統的重要性,媒體在進行發行時沒有意識到媒體信息傳播市場的整體性,在發行的管理上漏洞百出,使整個信息傳播系統沒有得到根本落實,還對經濟效益造成威脅。在傳播管理過程中,沒有引進新型科學技術設備,一部分的生產管理人員還采用傳統的方式來進行,讓媒體的經濟耗費嚴重,限制了發行的經濟效益,還有部分地區采用將價格提高的策略來維持自身利潤,這種策略會造成讀者的反感,降低閱讀量,不能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2017年8月18日象山廣播電臺與象山縣旅游局合作“走進寧波南塘老街”旅游推介會的特別節目,突破了廣播信號原由有線光纜或直播車傳送的局限性,直接在現場采集信號源,通過因特網傳輸;播出時同時還通過推送微信,實現象山聽眾乃至全國各地的聽眾與直播現場的互動,實現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完美融合。
2)涉足“車聯網”鞏固市場份額。最近幾年來,多個電臺,都承前接后的依照自己的各種技巧和方式擠入到了汽車用戶的界面中。傳統廣播電臺與之相比,恐怕已經被甩在了身后,“交通訊息+娛
樂+音樂+資訊”這樣的老套路顯然已經無法滿足聽眾們日益膨脹的需要。不過,網絡電臺缺少一樣“血液”——內容。對于一些傳統電臺來說,其中的內容在互聯網上流傳的機會非常少,類似于早期的豆瓣電臺以及陌生人等,其內容庫中的內容也非常少,相比于龐大的互聯網群體,其顯得微不足道,離音頻介質的“信息大爆炸”恐怕還差得很遠。
在“車聯網”領域中,傳統廣播最佳的選擇趨勢。主要表現在內容的專業性,因為電臺制作的節目本來就是為車載收聽量身打造的,因此將這些內容移植到“車聯網”平臺后,其即時性、本地性、娛樂性的特點依然得以保留。另外,人才的競爭才是內容的競爭的源頭,在傳統媒體中,有著完整專業的采編人才隊伍,以及一整套經過時間檢驗的人才培養體系,這也是其在未來“車聯網”的攻堅戰中最核心的競爭力。
傳統電臺如果想搶占先機,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具體如下:第一,向考拉FM、荔枝FM學習,構建一個類似的資源整合平臺,不但可以對大多數電臺的資源進行整合,同時還包含自身生產的一些內容;第二,朝著內容提供商的方向發展,使其能夠掌握一些強勢內容與重要版權,同時還要加強與各個渠道的合作。這里說的并不是對版權進行販賣,而是構建一套完善的營銷合作模式制度,這種制度具有版權保護、免費以及靈活的特征,將其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現階段,我國已經逐漸探索出了電臺的初步發展路徑。
4 總結
互聯網絡空前發達,新媒體強勢崛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具有即時性、交互性的豐富信息,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曾經在大眾傳播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傳統媒體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所以廣播電臺想要擺脫困境,抓住發展機遇,最重要的便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渠道,使得廣播媒體向“可視、可聽、可讀”的趨勢發展,真正做到“媒體融合”,另一方面,在原有車載收聽市場的基礎上,涉足“車聯網”,成為高質量音頻節目的內容提供者,建立行之有效的營銷合作模式的體系,為廣播電臺的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參考文獻
[1]孟凡娜.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策略研究[J].科技傳播,2015(6):176,175.
[2]單文婷,劉佳.新媒體時代的廣播發展:追隨者or引領者[J].視聽界,2014(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