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辰暉
摘要:我國大部分地區當前采用的仍是以直接撥款為主的“傳統”扶貧方式,這一方式雖然能夠短時間地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但不具備可持續性,很難幫助其順利脫貧。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為了貫徹相關政策精神,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就必須要強化產業扶貧,形成高效價值鏈。本文主要對我國產業精準扶貧的現狀、產業價值鏈的構建方式等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補齊扶貧工作短板,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
Abstract: In most parts of China, the "tradi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method based on direct appropriation is still adopted. Although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oor population in a short time, it is not sustainabl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poverty smoothly. In 2013,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t idea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levant policy spirit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nsfusion-type" poverty alleviation to "hematopoietic" poverty allevi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form an efficient value chai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industrial value chain. It hopes to fill the shortcoming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nd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關鍵詞: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產業價值鏈
Key word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industrial value chain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0-0104-02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強調:“各部門必須要理清扶貧思路,提高對精準扶貧的重視和工作積極性,采取更為有效且具有可持續性的扶貧措施,提高扶貧成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降低貧困發生率,實現共同富裕,一直積極地嘗試各類扶貧措施,到如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我國的扶貧工作現狀來看,很多地區的扶貧方式仍以直接撥款為主,對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還不夠大,使得貧困地區的內生造血功能還存在嚴重不足。因此,必須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扶貧要求,大力實施產業精準扶貧,推進當地產業尤其是特色產業的轉型升級,形成價值鏈,提高扶貧工作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使貧困人口能夠具有良好的自我發展能力,順利脫貧致富。
1.1 精準扶貧的界定
精準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的重要思想理念,它是一種相對于粗放扶貧的新的扶貧模式,對我國扶貧工作的發展來說意義非凡。關于精準扶貧的意義,就是指在治貧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對扶貧對象加以精準識別,還要對扶貧資金、扶貧項目等加以精準安排,確保幫扶到位。簡單來說,就是誰貧困就幫助誰,對癥下藥。
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工作的精髓和亮點,經過這幾年的大力實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不僅改善了民生,也為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產業價值鏈的含義
產業價值鏈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最早由邁克爾·波特教授所提出,其含義是指從價值的角度來考察產業集群的各個環節和經濟活動所創造的價值以及影響其價值創造的各項因素。而產業精準扶貧價值鏈就是指通過產業價值鏈的延伸來進一步強化產業扶貧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的“造血”功能,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從而提高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性。
2.1 構建多元化的產業扶貧體系
產業鏈是產業精準扶貧價值鏈的重要載體,因此在構建產業精準扶貧價值鏈時,必須要構建起多元化的產業扶貧體系。首先,負責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部門要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政府所出臺的各項幫扶政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觀光農業、農家游等特色產業,并對“公司+基地+貧困”的產業模式加以推廣,強化對貧困戶的引導,使貧困地區能夠形成股份合作經濟、生態產業等多種發展模式在內的產業體系。其次是要積極學習價值鏈、產業鏈等現代管理理念,并通過打造示范村的方式來帶動其他地區的產業發展,同時還要探索循環農業、種養結合等生態農業,促進當地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從而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成功摘掉貧困帽子。
2.2 積極探索電商助推扶貧的途徑和方法
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貧困地區都位于山區,交通不便,工業化程度不高,污染程度小,所以農產品的質量很高。但是由于交通閉塞,很多人都不知道也很難買到這些產品,使得其產品的經濟價值難以充分發揮。因此,當地政府部門有必要把握住“互聯網+”的有利契機,實現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的有效銜接,在貧困地區打造起專門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并對網店建設、物流等配套設施加以完善,以提高其電商服務水平和效率。同時,為了幫助貧困人口順利就業,還可以強化對其的電子商務培訓,使貧困人口能夠順利實現網上創業或就業,從而提高其造血能力,擺脫貧困困境。
2.3 強化金融扶貧
在進行產業扶貧時,資金是限制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因此強化金融扶貧也是勢在必行。首先,政府部門可以密切與商業銀行的合作交流,通過出臺一定的優惠政策來鼓勵商業銀行推出更多金融扶貧手段,為當地的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其次是要對貧困人口的貸款形式加以創新,幫助其解決缺乏抵押品的問題,降低融資難度。最后是要加強宣傳,從高校、商業銀行或者金融監管部門等選拔出一批駐村干部,定期為貧困地區人口提供全面專業的金融扶貧宣講會,解決村民有關金融扶貧的問題,幫助其制定融資方案,使其能夠順利申請到貸款并能夠妥善利用貸款資金,從而帶動貧困人口創業增收。
3.1 政府部門做好引導工作
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對產業精準扶貧價值鏈的構建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政府部門首先要加大對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的政策扶持,多出臺一些相關的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做到專款專用,以確保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扶持農村產業的發展。其次應該建立健全配套的補償機制,加大對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最后還要進一步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和行政效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產業精準扶貧的過程中來。
3.2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促進產業發展
統籌城鄉的人力物力資源,積極利用各項政策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入貧困地區,著力解決貧困地區當前所存在的道路不暢、電路、網路不通等問題,建立起道路順暢、電力質量高和信息化建設健全的農村新環境。同時還要將農村產業化經營、宅基地共建和貧困人口等各類規劃聯系在一起,整理資源,分步實施,以為產業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后還要積極培育龍頭產業,加強對農產品銷售市場的規劃和管理,切實解決農民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拓寬其增收致富的渠道。
3.3 完善扶貧機制,進一步加大產業扶貧投入
政府部門要謹記自身在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的領導職責,對各職能部門的權利責任加以明確劃分,充分利用各類扶貧資源,整合資金使用,形成合力,使精準扶貧工作的效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為了強化精準扶貧工作的導向性,還要明確責任主體,并搭建起健全完整的考核體系,激發扶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打造出一支能力強、凝聚力高的專業扶貧工作隊伍。此外還要利用好金融扶貧資金的主體作用,全面發揮貼息貸款等各項金融扶貧措施的作用,并完善相關的風險分擔機制和補償機制等,使各類社會資本能夠更多地進入到貧困地區中去,形成幫扶與協作、輸血與造血并舉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最后要積極爭取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等的建設安排,進一步強化當地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
精準扶貧工作對我國小康社會的建成和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各級地方政府必須要貫徹落實相關的政策要求和決策部署,確保能夠如期扶貧工作任務,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產業扶貧是我國重要的幫扶措施之一,產業精準扶貧價值鏈建設的不健全已經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強化產業扶貧,通過發展產業來帶動貧困人口主動努力脫貧,實現可持續性脫貧,進而顯著提升扶貧成效和精確度。
參考文獻:
[1]石霞,曹立,蘆千文,高惺惟.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中的難點與對策[J].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12).
[2]李碧珍.抓好產業化精準扶貧[J].福建日報,2015(07).
[3]王文哲,董士雪,葛顏祥,王獻杰,曹榮利.金融扶貧帶動產業精準扶貧模式研究——以食用菌產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7(19).
[4]黃文宇.產業扶貧項目主體行為及其運行機制的優化——基于P縣萬畝有機茶園項目的考察[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
[5]邢成舉.科技扶貧、非均衡資源配置與貧困固化——基于對陽縣蘋果產業科技扶貧的調查[J].中國科技論壇,2017(01).
[6]王相華,黃日保,陳華,等.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的可行性探討——以廣西柳州市為例[J].廣西農學報,2016(04).
[7]白麗,趙邦宏.產業化扶貧模式選擇與利益聯結機制研究——以河北省易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為例[J].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