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雖然在一些著作中沒有作具體的闡述,但它的作用卻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本文的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主要從內涵以及特征來進行研究,通過探討得出對于當今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實踐 和諧
作者簡介:施苓艷,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24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在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生態問題也隨之而來。新時代條件下,重新解讀馬克思的生態學說,從中找出對當代有用的思想,為我們人類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提供重要借鑒。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內涵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馬克思、恩格斯的時代經濟還沒有發展這樣迅速,經濟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不是很大。因此,生態問題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嚴重,進而對于生態問題的論述也不是重點內容。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論述中,主要涉及的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社會制度的變革以及無產階級的解放問題。雖然對生態問題沒有進行詳細的論述,但也可以在馬克思的實踐觀、自然觀的相關論述中整理出一些關于生態觀的思想。
馬克思在自然觀中闡述了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表明人要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人們在進行實踐的過程當中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進而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主要是指將生態的運行系統規律與各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的具有明顯特征的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從其本質來說,就是將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與各個國家的國情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從中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態政策。就中國的情況而言,就應將生態運行的規律與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因此,整個人類社會要想實現和諧的發展,必須要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內涵。
二、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特征
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有關生態觀的論述,通過整理發現,它散落在馬克思各個時期的著作中,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正因為這樣,馬克思的生態觀更加具有鮮明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鮮明的實踐性
馬克思指出:“在人類歷史中即在人類社會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馬克思認為,自然界是在人的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人類通過實踐活動來改造自然,進而來說明自然界不再是抽象的自然,而是具有客觀性。他認為,人與自然是互相聯系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沒有人類的存在,自然界是沒有生機的,只能是抽象的自然界。同樣,如果沒有自然界的存在,更談不上人類的存在。同時,自然界要想成為現實的自然界,必須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人類通過實踐活動來改變自然環境,成為對自身有利的條件。在一次次的實踐過程中,人類會逐漸地認識并掌握自然界的規律,進而進一步提升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做到為我所用。所以,人類通過實踐活動會加強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不僅能使人類獲得更好的發展,而且自然界也會與人之間變得更加和諧。實踐是實現自然界與人類發生聯系的活動,也只有通過人類實踐的活動才能使自然界擺脫抽象性,實現人化自然。
(二)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性
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
首先,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制約性表現在:
第一,人類在改變自然環境的同時自然環境也在改變著人類社會。“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人類改變自然環境很好理解,主要是指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將不利的環境變成有利環境,進而實現人的改造目的。環境改變人主要是指環境的改變也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孟母三遷”就是說明的這個道理。但也要清楚,健康的環境會促進人的發展給人帶來好處,相反則起到不利影響。
第二,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的過程中要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具有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類在實踐活動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但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就會取得成功,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其次,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性表現在:
第一,人類社會是在自然界的發展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沒有自然界的存在就不會有人的存在。人具有自然屬性,就從側面說明了人是自然界的產物,與自然界存在著密切關系。
第二,人類要獲得生存就需要在自然界中獲取資料,因此,自然界為人類提供生存的必需品。人從一出生就生活中自然界中,從自然中獲得生存發展的需要,如實物、工具、住處等。與自然界發生著密切聯系,人不可能脫離自然界而獨立存在。
第三,自然界先于人類而存在因而它是客觀的,人類從猿進化成人之后,人類通過改變自然環境使自然界變的豐富多樣,具有了“人性”。人類在改變自身所處的環境過程當中也改變著自己。
(三)避免生態危機
馬克思通過分析資本主義制度得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雖然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人類生活水平的提供,但另一方面也揭示出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的弊端:資本家為了獲取高額利潤沒有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造成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問題。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存在生態危機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未能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他指出其根本在于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合理性。因此,只有通過變革社會制度,將新的社會制度與生態變革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才能避免生態危機的爆發。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先進的制度不僅體現在其優越性上,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但解決生態問題。以先進的制度做支撐,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環境問題,避免生態問題的出現。同時,我們也可以從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吸取經驗教訓,為我們擺脫生態危機提供有益的經驗。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來源,不僅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指導意義。因此,我們應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指導,積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一)為個人樹立生態觀念提供理論指導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作為一種先進的思想,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會起到積極的能動作用,進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為每個個體樹立文明的發展理念提供理論支撐。馬克思著重強調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這對于培育我們的生態觀念、改善生態制度、優化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發作用。同時,無論是黨的領導干部還是人民群眾和當代大學生都要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不斷接受黨的生態教育,提升自身的環保素質,為建設美麗中國盡自己的一份力。例如,在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具有生態環保意識,時刻記住人與自然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在這種潛意識的帶動下,還要有所行動,就是要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稀缺資源等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到綠色消費,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只有一個個單獨的個體在生態方面做出出色的成績,那么整個國家才會在個人為基礎走出一條綠色的發展道路。
(二) 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基本依據
循環經濟在本質上講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以生態理論為指導,同過協調自然界的消耗能力與再生能力之間的關系,來實現綠色發展的一種經濟模式。馬克思認為在物質交換過程中應循環地利用資源,這就為我們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依據。循環經濟要求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利用先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這是首要選擇。同時,我們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時還可以有效地利用社會當中的廢物。廢物利用能夠實現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的回收,促進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深層次加工。循環經濟重點是循環,真正做到循環就要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轉變發展觀念,改變過去的那種陳舊觀念,采用新興的生態觀念來加以指導,通過調整產業布局,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
(三)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發展方向
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與自然界的相互聯系,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以其豐富的內涵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并且處于并長期處于發展中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正是由于我國處于這樣的一個特殊情況下,就更加決定了我國必須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堅決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未來的發展形勢就是要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這就客觀上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積極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
(四)為建設法治國家提供基本保障
馬克思主義的生態觀強調人類的活動要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人類只有遵循客觀規律,在規律的框架內才能取得成功,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換句話說,馬克思主義的生態觀就要求我們要按照法律、制度的規定去采取行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許多不法分子會因為利益的誘惑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如大氣污染、過度開采、捕捉稀有動物等等。這僅僅靠我們宣傳生態教育,增強生態意識是不夠的,這就要實行嚴格的制度和法治,通過實施法治來制裁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同時,還可以“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讓那些破會生態環境的人從內心深處真正不在敢破會環境,進而不再去破壞環境。只有實行嚴格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的保障,進而為建設法治型中國奠定法治基礎。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作為馬克思時代的產物,不僅對當時條件下的社會有指導作用,時至今日,對現在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偉大事業,要清楚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指導,努力把生態環境建設好,不僅關系到人民的幸福,更關系到民族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周恩來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