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近幾年比較新型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對此,本文站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的角度上,對合作教學模式的正確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策略,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合作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是一種結(jié)構(gòu)化的、系統(tǒng)的學習策略,由幾名能力各異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小組學習目標,在促進每個人的學習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體成績,保證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采用正確合作學習的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一、 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
在初中地理課堂運用合作教學策略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合理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保證合作學習有效開展。老師進行地理課堂教學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將課題重點和知識點融合成一個探究課題,以便課堂上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老師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情況合理地安排座位來進行合作學習的小組分配,比如將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與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分在一組,成績中等的學生與成績中等的學生在一組,將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成績適當調(diào)整和中和,老師成立學習小組時,其小組成員一般控制在5-6人,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分配組長和成員,并明確各自的職責,或者老師讓學生自由分配工作,培養(yǎng)團隊意識。比如開展初中地理七年級《大洲和大洋》的教學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找出七大洲與四大洋各自的分布和特點,以及七大洲之間的分界線等等,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小組之間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共同交流和探討,發(fā)現(xiàn)各個大洋的特點,并及時做好記錄,更好地深入課堂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或者小組之間合理分配任務,比如說每兩個人就共同負責兩個大洲,加強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共同合作學習,合力完成學習目標。但是長時間的合作學習,有些小組的成員之間可能會發(fā)生矛盾或者不滿,希望老師能做出調(diào)整,因此為了避免這種不良情況的出現(xiàn),老師可以在一段時間后,再次進行分組,一方面可以解決不良的情況出現(xiàn),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同學們相互認識和學習。
二、 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課堂合作學習的引導
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課堂學習,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提高。在初中地理課堂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時,老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核心,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投入合作交流和探討中,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老師提出問題后,不能只是默默地看著學生展開盲目、毫無目的的交流和探討,要加入到學生的合作學習與討論中去,對各學習小組進行適當?shù)囊龑Ш洼o導,幫助學生找準學習、探討和探究的方向,這樣才能保證合作學習有效開展。進行合作學習時,老師還要注意對合作學習小組的交流與探討的結(jié)果進行點評,對學習小組的優(yōu)點表示肯定,指出學習小組的不足,及時改正錯誤,并且對學生探討的結(jié)果存在不完整、不完善的地方進行補充說明,有效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效果。比如開展八年級地理《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學時,老師展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內(nèi)容,然后給學生20分鐘對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合作學習,各學習小組成員通過對課本的自主閱讀,圍繞“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共同合作交流找出自然資源的相關特點以及涉及的知識點,小組討論時間結(jié)束后,各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每個小組都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看哪個小組最快回答問題、回答得最完整,最終的贏家能獲得獎品,通過比賽的方式和獎品刺激學生,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如果學生對問題沒有思路,無法做出回答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答案的線索,直到學生抓住問題的核心,完整地回答出問題。
三、 抓住課堂交流和討論的時機,有效開展合作學習
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時,老師要準確地抓住課堂交流和討論的時機,在學生精力充沛,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候進行交流探討,保證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課堂教學時,并不是全程都是讓學生自主合作進行學習,老師要合理分配時間,保證講解、交流、點評三個步驟都能在課堂合理完成。老師如果把握好交流和討論的時機,能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集中精力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在展開合作學習前,老師需要大概的闡述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然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對開展合作交流和討論打下基礎。因為如果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沒有充分的認識,就無法提出意見和見解,小組成員之間就無法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就不能很好地開展合作學習。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把握好交流和討論的時間,避免出現(xiàn)時間分配不足、時間分配過多或者討論出現(xiàn)冷場等不良現(xiàn)象,導致合作學生的效率低下。
老師開展合作學習時,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課堂合作學習的引導、抓住課堂交流和討論的時機,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從三個步驟出發(fā),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正確運用合作教學策略,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良余.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2016(7).
[2]朱倩.初中地理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教學方式的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
作者簡介:李丹,黑龍江省七臺河市,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北興農(nóng)場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