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東
摘 要:教學診斷是指教師對學生在完成動作練習時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的特征進行收集→分析→評價→推理聯想→實踐的過程,具體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看到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并精確地找到這個困難是什么,發現產生這個困難的原因并給出合理教學策略。文章從教學預測、教學關注、教學調整、教學整合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以便于一線體育教師在常態教學中能從中得到借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診斷;教學效果;分析;思考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3.023
“診斷”主要包含兩層涵義:一是對被診對象進行察看;二是根據察看結果進行判斷,開出處方。由于不同的學生個體在動態的學練過程中會直接影響其自身的學習效果,因而需要用不同的診斷標準來衡量、評判,從而采用實用性較強的練習方法,讓學生快速地接近或達成學習目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練情況,一般采用正誤對比、鑒別推斷、否證擬診、師生診斷等途徑來進行教學;同時,教師根據巡視檢查的情況巡回輔導,規范技術要領。必要時可讓優等生示范,技術不到位的同學展示,讓同學們一起進行評判,清晰地辨別出正確和錯誤,使學生認識到自己錯在哪里。診斷出原因后,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再技術指導,用正確的學練方法來進行改正。
1 教學預設
教學預設是教學診斷的第一步。教師須時刻對動態的課堂教學進行前瞻預測,對課堂中所營造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參與度、學習狀態和情緒意志力等情況預設、分析并思考,將預設診斷作在課前,如: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掌握,是否更快地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案例:教師在學習跨越式跳高動作技術時,都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都已經超過了自己的理想成績,一個個都躍躍欲試,興奮勁十足,教師可以根據這樣的情況預設,如果在此跳高高度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高度,讓學生繼續學練或進行比賽會出現怎樣的結果;也可以預設不同層次的學生出來示范,一起分析動作技術,有哪些優點可以借鑒和哪些缺點需要改進;也可以設定好高度進行小組的比賽,看看每一個小組有多少學生跳過這個高度等。
效果:教學過程離不開預設,多方預設方能在課堂真正開展中減少失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及時判斷,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隨時調整,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最大的潛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 教學關注
教學關注是教學診斷的第二步。預設結果如何,需要課堂觀察來驗證。教師要及時關注課堂中發生的一切情況,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身體姿勢,情感意志和心理狀態等情況進行判斷分析診斷,以便于能夠及時進行調整教學目標。
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全班學生都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練中去,此時,我發現極少數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強、情緒不在狀態中,未能認真地對待我所布置的學習任務,練習動作起來松散、無力,練兩下就停下來,東張西望,敷衍了事。這時候我走到這些學生面前,問其原因,對于態度不認真的同學要嚴厲批評。若是身體的原因,可勸其進行休息見習;若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就得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育,在教育時,注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讓學生真正明白運動健身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明白事理,積極參與到學練中去。
效果:關注課堂的教學動態,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及時診斷課堂低效原因,并及時調整,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進行學練,以此學會并掌握動作技術,并能運用到以后的比賽和生活中。
3 教學調整
教學調整是診斷第三步。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教學中不乏有一些特別的學生。教師就需要及時調整大方向的教學思路,要針對性地發現個性化差異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迅速診斷并及時調整方法,即“因材施教”。
調整方法一:個別調整策略
案例:全班學生在自主學習立定跳遠動作技術時,發現有一名叫趙某的同學,兩手臂和兩腿蹬地不協調。這是教學預設中沒有預設到的一種情況。教者要及時診斷并調整教學思路。這時候教師可以走到他的身邊,詢問趙某上課時有沒有看清楚老師的示范,動作要領理解到什么程度,自己是怎樣根據老師的示范和圖解而學習的;然后教師根據趙某不協調的動作,開出針對鍛煉學生協調性的運動處方。接著再讓其慢慢學練,趙某知道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后,根據老師的建議不斷重復練習,很快就能達到規范的水平,從而熟練地掌握。
效果:教師和學生要共同尋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用正確的學練方法進行模仿、矯正,學生通過不間斷地、重復性地練習,促使全體學生都能達成本節課所要求的學習目標。
調整方法二:幫扶調整策略
在學練過程中,有些學生有可能因為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因素,未能獨自完成整個動作,迫切需要老師和同伴對他進行幫助。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多方面了解到還有多少學生未能獨立完成,還不能夠順利達成學習目標,將這些學生編成小組,由已經掌握方法的同學任組長,施行組長教學幫扶策略,這樣就能更好地解決個體差異的問題了。
案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全程關注,發現有10幾個同學方法掌握不好。于是教者可以將會的同學選為小組長,由他們帶領幾個不會的同學練習。小組長也要積極協助教師,找出本小組有沒有不能獨立完成動作的學生,要認真幫扶指導。在一次的籃球原地運球學習中,我發現七八個女生在原地使勁地拍球,動作僵硬,很不協調;于是我把技巧掌握比較好的同學組織起來,引領他們做“師傅”,一對一指導這幾個不會的同學。通過多次的幫扶指導,這幾個學生很快學會了正確的原地運球動作要領。
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運用“兵教兵”的幫扶策略,讓掌握技巧要領的同學帶領不會的同學訓練。這樣就好比把一個教師分成好多個教師一起教學,兵教兵,達成教學目標。
4 教學整合
整合是教學診斷的第四步。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教者要及時征求學生意見,更好地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服務。教師在教授一個運動技術動作學習后,集中全班學生,根據動作技術掌握情況,多方聽取學生的意見。或征求同行所給予的教學參考意見進行診斷,確定是否需要調整教學策略。
整合思路一:師生間診斷整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一小部分的學生本身看不到自己的動作是否符合規范標準的動作,有的學生協調性好,練習幾次后,基本上就能標準地完成學習任務,而有的學生由于自身的條件,雖然在學習過程中已經盡力了,感覺到自己的動作不如同伴,但又沒有辦法去改變;這時候,教師就要針對這些學生在學習時出現的學練狀況,及時去加以解決,或分小組進行評價,可小組內多人進行推斷分析,也可以集合全組或全班學生一起輪流進行診斷,予以解決。
案例:在學生學習完前滾翻動作技術后,教師請一位同學出來進行示范,示范結束后,讓學生自己給自己打一個分數分,也可以請本組的同伴為他進行打分,進行一個學習評價,說出正確的地方和還需要進行提高的地方,比如低頭含胸、快速蹬地,滾動圓滑,肩、背、臀、依次著墊等等,以此來總結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策略。也可以集中小組長,給出教學意見。教者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反思,適時地調整思路。盡量完善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效果:集思廣益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智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整合思路二:師師間診斷整合。
同行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教學問題應該有共性。教者要通過研討課擺出問題,大家共同診斷,得出結論。
案例:全班學生在學習蹲踞式跳遠騰空步動作技術時,學練到一定的時候,發現大家存在著共同的現象,就是好多學生在空中滯空的時間非常短,不能在空中保持一定時間的騰空步的動作,還沒有完整做好騰空步,整個身體就已經落在沙坑里;這時候,教者可以在集體備課時候提出這個問題,大家一起來思考,是什么原因不能在空中停留一定的時間,大家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研討發現,要想使得自己在空中保持正確的騰空步動作的一定時間,就必須要增加爆發力量和彈跳力的訓練,以此來增加肌肉的本體感覺,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術動力定型。最后得出的方法有原地跳起騰空步、原地跳起做“石頭、剪刀、布”、跳箱蓋子上方跳起來做騰空步動作等等。
效果:同行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更好地診斷問題并通過正確方法解決課堂教學問題。
總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診斷不受時空限制,是在動態的變化中隨時隨地進行的,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學習效果做出診斷,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矯正、解救,幫助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這樣的診斷有助于教師及時把控課堂,調整教學進度,關注學生學習,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指導,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于素梅.體育教師教學能力類型與診斷方法[J].體育教學,2017,37(12):19-20.
[2] 嚴偉良.體育課堂教學的形式化現象及其診斷[J].體育教學,2017,37(08):17-18.
[3] 邵偉德.動作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的培養與訓練——《體育教學》論壇“教學技能”欄目觀點匯總[J].體育教學,2012,32(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