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 要: 在服務社會、以人為本指導思想不斷滲透到我國警察隊伍后,人民警察所肩負的任務顯得更重。體育教育是將警校學員培養成有紀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警察的重要手段。警察戰術與體育課程相互交織,相互扶持,已經成為公安院校必修的一門課程。不過課程結構的不合理、不統一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警察學員的體育水平。因此,加快課程統一、優化課程細節具有大的現實意義,需引起警察院校的重視。
關鍵詞: 警察體育 教學改革 教育訓練
體育是警校很重要的一門專業課,是公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與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國內公安體系不斷深入、不斷發展的今天,警校體育教改朝向規范化、科學化方向前進。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警校體育獲得喜人的成績。過去我國警校體育為軍事體育與普通體育的格局,如今這種格局正在朝向警體技能方向轉變。當然社會仍然在發展,警體技能與社會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仍有一些警校體育教育問題需進一步研究和整改,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警體教育呈現出時代化、技術化特征。
一、警體教育現存問題
(一)教材內容脫離實際,版本并不統一。
從現狀看,警體課程存在教材版本不同意的問題,這一問題致使警體教學的大綱不論是設計理念還是設計內容均出現了內容不合理、方式不正確的問題。警體教材作為評定警校教師職稱的重要條件[1]。各地警校教師紛紛加入警體教材編寫的隊伍,雖然大量的警體教材為警體教育注入了多種多樣的發展思路。但由于內容編撰過于草率,缺少科學性、實用性的思想指導,與現實生活嚴重背離,使得一些學員在畢業后并不能將警體課程所學技能應用在實際工作中。
(二)一些學員身體狀況較差。
優秀的人民警察必須擁有堅實強壯的身板[2],這是因為警察在逮捕、追蹤、偵查犯罪分子時,必須有極強的反應能力與身體素質。此外,警察克敵制勝的戰術與技能同樣是警察成功破案,逮捕犯罪分子的得力助手。從現狀看,國內一些公安機構由于忙于抓破案率、抓社會治安,使得一些警察體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如一些警察職業病包括失眠、關節痛、胃病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警察的身心健康,導致這種問題發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領導班子缺少對警察體育教育的重視,僅僅注重工作效率,沒有意識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除此之外,警察體育教育無考核、無指標、無計劃、缺教員的問題同樣限制了警體教育的縱深發展。一些警察一般忙著家務、一邊忙著工作,難以分出精力用于身體鍛煉,久而久之警察體出現下滑問題。
身體機能作為警察活動的前提與基礎,良好的身體素質決定著警察的辦事、工作能力。從廣義角度看,警察體能內容包括警察實戰、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而從狹義角度看,警察體能是警察工作的身體條件,是警察人員抓捕與偵查罪犯的重要前提。所以公安部門必須意識到體能訓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醫學院創造科學的訓練內容。對不同級別、年齡段的警察選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制定定期考核項目,定期開展抽查與檢查工作。以評比方式調動警察人員的體能訓練參與積極性。開展多種多安逸國內的警察活動。豐富警察生活內容。如增加健身娛樂、休閑娛樂、文化娛樂等個人或集體活動。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中,幫助警察消除疾病、減緩壓力。
(三)缺少客觀條件,限制警體活動開展。
以江蘇省為例,在江蘇省的太倉、常熟、武進、蘇州、無錫及常州等地的公安局,僅常州公安局配有射擊訓練館。其他地區的公安局均沒有警察練習防衛擒拿練習的活動場地。此外即便是常州公安局也存在設備、訓練器械簡陋不足的問題。功夫源于持久、源于勤奮,人們常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可從現在的警察體能訓練條件看,警察隊伍的訓練成效與環境條件卻存在問題。警察作為一支來之能戰、招之即來的隊伍,如果停留在缺少訓練條件的,那么警察的戰斗能力與警體技能便會漸漸遺忘,出現追跑不快等現象。
大力開展與推廣警察練兵能夠提高警察的身體素質,是強化警察隊伍戰斗能力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公安部門必須完成的任務。為防止發生危害社會的行為,以及警察在逮捕、追蹤、偵查罪犯時,必須具有過硬的制敵本領與良好的體能。可見公安機關必須擁有自己的擒拿格斗、射擊健身訓練場地。只有為警察隊伍增強身體素質提供物質層次的保障,輔以戰術、技能、體能訓練的軟件條件,使警察隊伍利用閑暇之余自覺完成警體訓練,才能提高警察隊伍的戰斗水平。
警察戰術、技能、體能作為警察辦案的前提,為警察行使職權提供著身體機能保障。所以公安部門除了加強體育訓練意義宣傳工作外,同時要狠抓戰術、技能、體能訓練功夫,如采取定期考核、短期培訓等方式練兵,推動警察練兵熱潮,使警察隊伍能夠時刻保持危機感、緊迫感[3]。
二、警體教育改革具體措施
(一)加強警體學科建設。
為解決警校學員及現役警察隊伍的身體素質問題,警校與有關部門必須予以警體學科建設高度的重視。
首先要了解警體學科現狀。警體學科的形成與發展與警體教育自身的條件和規律有密切的聯系,不同出發點和不同目的都會影響學科建設情況與學科建設價值。國內科技、教育部門應站在自身發展角度將警體科目作為警校教育的前置性學科。學科建設應結合實踐需求、社會主體認知能力進行課程內容調整。警體學科建設不應急于求成,警體學科建設是不斷完善與不斷發展的過程,需在實踐的過程中檢驗理論和現實之間的關系。
其次必須科學定位、合理定位。圍繞警體學科需不需要,警體學科是什么,警體學科怎樣建設為課題加大研究力度,展開研討與討論。將警體教育與醫學、軍事學、教育學、法學較差滲透,尋求新的發展點,賦予警體教育新的體系與新的內涵,例如人體科學、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執法訓練、執法戰斗、技能教育、身體教育等,強化警察隊伍的戰斗實力與工作水平。
(二)完善警體教育體系。
首先必須構建科學的警體教育結構,制定合理的教育路線。專業結構必須包括新興專業、傳統專業、冷門專業、熱門專業、短線專業、長線專業,并妥善處理上述專業之間的關系。確保人才的適銷對路。警校應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加快專業隊伍建設步伐,通過與其他部門聯合,發揮警衛專業、戰訓專業、訓練專業、指揮作業、防爆作業、反恐作業、特警作業建設作用。為警體教育體系建設提供中介與平臺。假使某些專業暫時缺少建設條件,就應該為其提供實戰新聯平臺。
其次必須提高專業指導水平。專業教育是強化人才力量、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保障裝備性能的重要前提。高素質、高水準專業具有下述幾點特征:機關滿意、信譽良好、就業率高、手段先進、設施精良、教學條件好、教學流程規范、隊伍素質強、人才培養體系合理、教育目標明確。
(三)優化警體課程結構與內容。
課程結構的優化工作同樣是完善與改革警體教育的重點內容。根據目前的教材情況看,需要重點開發與改革的課程包括擊球可、創新科、戰術可、設計科、格斗課、體能課,構建多種多樣的教學體系,制定需求不同的課程內容,如選修課、必修課、考查課、考核課、研究課、傳授課、實踐課、理論課、綜合課、分科課等。此外,警校還要確保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課程質量評價要包括學生的創新成果、自評、同行評價、統考成績評價等內容。科學、合理的警體課程特征為:適應現代化教學需求、考核方法嚴格且規范、教學方法科學且有效、教材先進且資料完整、教學大綱體系健全。
警體教育作為公安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提高警察戰斗力水平的百年大計。警校必須重視警體訓練內容和警體教育意義,不斷研究警體教育發展的新動向、新思路,才能夠為警體教育改革奠定基礎和指出明路。警體教育問題必須引起有關們不及相關領導重視。加快警體教育改革步伐,培養具備堅定政治立場、體育運動技能的綜合性體育人才,為社會輸送與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公安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富順.警察體育教育發展策略研究——基于體育文化的視角[J].四川體育科學,2017,36(06):19-23.
[2]盧兆民,王強,向朝文.現代警察體能教育理念向教學行為轉化的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2(04):87-89.
[3]羅衛東,袁志良.公安院校警體教育訓練工作創新研究——以江西警察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