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于高校來說,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以2015級檢驗1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藥理學”課程中的應用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 分組探討 合作學習 藥理學教學
一、引言
早在1980年,美國的斯萊文教授就提出了合作學習[1]。戴維·約翰遜教授及羅杰·約翰遜教授都認為:“所謂合作就是大家通過共同學習進而實現學習的目標。”美國的戈斯基認為:“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式而存在,這種方式需要測試的學生分為2人—6人的異質性小組,共同完成指導教師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在小組學習中進行合作與互助。”我國教育家王坦老師指出小組學習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旨在促進各類學生相互合作,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團隊整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慕虒W策略體系[2]。美國學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方法解決競爭性的評分制度的負面效應。
藥理學作為連接基礎和臨床的重要課程,是各醫(yī)學及相關專業(yè)學生在對基礎醫(yī)學、基礎化學及基礎生物學等掌握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重要課程。藥理學具有理論性強、記憶內容多、知識點繁雜等特點。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方法單一,課堂上學生積極性不高,無法適應醫(yī)藥學發(fā)展的新需求。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和主動學習能力,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法進行教學改革探索[3],[4],得到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我們以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觀察其對提高藥理學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的促進作用。
二、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西方教育家們早在19世紀就提出了分班教學的重要性。當班級人數超過20人,教學質量就會下降,需要分成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特點之一就是平等民主性。在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下,指導教師通過講授,學生進行機械的“填鴨式”學習。同學之間交流很少,學習效果不佳。“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之間是孤立的和封閉的,沒有差別。按部就班地努力學習然后獲得成功,“頭懸梁錐刺股”即為該種學習模式的最佳狀態(tài)。隨著現代教育模式的改變,知識不僅包括書本上的。同學們在學習新知識時是帶有經驗的,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經驗背景。他們之間沒有高低之分,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小組成員間的知識背景都相同,彼此沒有地位差別。因此,平等民主是奠定小組相互合作的基礎。
筆者所在班級人數51人,采用常規(guī)教授方式,無法做到因材施教。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按優(yōu)秀學生和一般學生將51名同學分為10組,在各方面相對平衡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整個過程中學生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對于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重點內容,以及學生理解不容易的地方,筆者采用傳統(tǒng)注入式進行教學。
(二)加強學生間相互信任。合作學習首要問題就是學習態(tài)度。學生間需要秉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原則。大學生不像高中生,除去課上時間同學間聯(lián)系較少,缺乏相互信任與合作。在課堂上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要對自我學習負責,還要承擔其他合作者的學習。藥理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學生具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為一個任務努力,這樣學生就會意識到需要幫助其他同學,大家都成功了,才能實現完整學習,協(xié)調彼此。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增強學生間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學會與他人合作,促進自身成長。
在教授2015級檢驗1班藥理課的過程中,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學生在小團體中扮演不同角色,在互相分享藥理學知識的基礎上,大家為實現共同的目標,共同學習,同時分享學習收貨后的喜悅。這有利于增強學生合作意識,顯著提高藥理學學習效率。
(三)提高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講授藥理學,對學生的評價都是通過教師評語及考試成績進行的,在此過程中存在主觀性和片面性。采用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自我認識,對學生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大多數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未能獲取真正的知識,更難以運用知識。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可以通過自評、他評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的自我認可。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關于自己如何“評價”自己的想象;關于別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想象;自己對他人的這些“認識”或“評價”的情感。
在藥理學課堂上,學生通過上述三個方面對自我、他人進行全面的評價,多層次、多角度了解自己,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缺點,同時通過不同階段教師和同學間的評價,深刻認識到學生是如何進步和發(fā)展的,為未來發(fā)展方向明確道路。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首先進行學生間的自評工作,當學生完成各任務工作后,對在組內的表現和完成任務情況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作為學生學習方面的基礎。然后,合作學習學生進行互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評價自己表現的同時可以評價他人的表現。最后,教師需要進行評價總結,對學生完成的工作進行總結,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
(四)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當今社會,科技不斷進步,各個領域都需要創(chuàng)新理念,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也不例外。對于醫(yī)學檢驗技術學生來說,只有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走上崗位后為我國醫(yī)療行業(yè)做出貢獻。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苦口婆心地講授知識,學生反復訓練,機械記憶,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是效果不好,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學生自覺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知,并非消極地接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要講授的問題進行鋪墊,明確思維指向,然后為學生提供具有較大自由度的空間,引導學生在相對自由的空間里采用多種方法和手段自主探索。實踐證明,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效果好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學過知識后過眼云煙,考完就“還給”老師的現象。
三、藥理學“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考
目前,“分組探究,合作學習”的成功經驗多為文科類課程,比如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藥理學和這些課程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藥理學“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成功依賴于成功的教學設計。那么,教學設計中包括哪些問題呢?
(一)構建合理的小組:小組分組過程中,忌依據學號或者座位分組。對于學生好理解、難度較低的課程,可以采用“組內為異質,組間為同質”的原則。在分組過程中盡量讓小組間的整體水平相差不多,還要盡量保持男女比例差不多,以利于小組成員間和諧相處;各小組中都有能力高、能力一般、能力較差的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力高的學生為其他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并且在幫助其他同學學習的同時提高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這樣分組不僅可以提高活動效率,而且有利于小組成員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促進每個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分組探究,合作學習”順利進行還需要教師準備好教學內容。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關、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才能調動其積極性;選擇的內容具有開放性,這樣學生才可以有更廣闊的空間尋找資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類內心深處,有一個地方是根深蒂固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發(fā)現者、研究者及探索者。開放的思維會使得測試的學生不同思維間不斷碰撞,從而提高學生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選擇的內容具有層次性,小組成員都有著自己的學習風格。由于各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例如知識儲備、經驗總結、學習能力等。正因為這樣,我們在設定學習內容的時候必須有層次,存在差異性。
(三)制定合理的評價規(guī)則: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考試分數是我們一直使用的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歸結原因可能與我國國情相關,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失敗后就會打擊其自信心,不利于發(fā)展。教師在組織學習之前,要制定合理的評價規(guī)則,并向學生說明。學習成績評價采用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精神,包括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的環(huán)節(jié)、精練展示環(huán)節(jié)。
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小組人數不論多少,可以做到的小組全部加5分。這樣就會建立一個藥理學課程的“磁場”,調動師生的熱情和激情,自信、幸福地迎接藥理學課程。學生按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獨立地讀概念、找重難點等,從中發(fā)現問題。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
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所有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與肯定,強化這種正面的行為。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需要實時觀察,并給予學生加減后的分數,激勵學生學習。
精練展示環(huán)節(jié):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合作之后的展示環(huán)節(jié),精煉展示環(huán)節(jié)是“分組探究,合作學習”中的課堂亮點、精彩之處,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更好地檢驗合作的深度、效度和廣度。利用分數作為評價杠桿,發(fā)揮導向作用,對展示學生的口語、站姿、音量、展示的質量、參與展示的學生數量等進行評價引導。
四、結語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體,采用“分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在藥理學學習中推行“分組探究,合作學習”,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充分的展示機會,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灌輸”的形式,提高學生對藥理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Slavin RE. Cooperative Learning [M].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0:315-342.
[2]王坦. 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 教育研究, 2002(2):72.
[3]王羽. 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初探[J]. 高等教育,2014(12):56.
[4]魏成喜.探索多學科交叉提高藥理學教與學[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8):172.
課題: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ZD2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