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春 戴新翠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進入了各個學校的課堂,但是有些農村偏遠地區還未真正實現多媒體教學,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從創設教學情境、思維模式、課堂互動等方面都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互聯網環境給教學帶來無限的生機,給人們創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呈現的課堂內容大部分都是圖片、視頻、錄音、錄像等,使得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加直觀和生動有趣,從視覺和聽覺上給了學生極大的沖擊性,呈現的內容富有很強的感染力,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在這樣輕松愉悅的課堂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如果將互聯網引進農村中學課堂,與中學學科教學有效結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必然會給農村中學的教學教研帶來很大的便利,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中學;教育教研
一、互聯網與中學學科有效整合,提高農村中學課堂教學效果
步入中學的學生,要學習很多學科,學生的課程安排得比較滿,學習壓力比較大。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采用板書的形式,課堂講課也是照本宣科,這樣的教學非常沉悶。中學生所接觸到的知識都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有些教學內容單單從課本上獲取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現在農村中學還保留以前的教學方式,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在農村中學如果能借助互聯網,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本中的內容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出來,這樣就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必然會對內容感興趣。豐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的內容都比較逼真,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長久地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也對我們在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著顯著的作用。
二、利用互聯網環境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互聯網,采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課堂應該是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把中學課本中抽象的內容、難以想象的內容與生活中的動畫相結合,把靜態變成動態,把無聲的內容變成有聲的內容,中學課本中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和生動,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學生快速地掌握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
三、利用互聯網環境,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互聯網信息技術,呈現的課堂教學是多種形式和方法,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獲取新的知識,在中學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深層次挖掘教學的內容,進行資源整合,讓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帶來的快樂,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教研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設定教學目標,創建學生學習小組,嘗試合作和交流的形式,不但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并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四、利用互聯網環境,可以提高教育的均衡性,真正構建高效課堂
在農村中學教學中,由于條件有限,實現教育均衡性發展非常困難,但是如果要利用互聯網環境,每一名中學生都能享受到教學資源。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構建城鄉信息化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可以以縣為單位,把縣教研網作為網絡平臺,把各個教師的有效資源上傳到公共資源庫內,實現各個教師之間的共享和交流,建立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信息平臺——學科教師QQ群,便于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討論。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城鄉共享教學資源,減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我們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學習一些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巧,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我們也可以利用網絡,下載一些跟課程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做成課件,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為促進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增添磚瓦。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也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總之,利用互聯網環境,將信息技術引進農村中學課堂,將信息技術與中學學科進行有效整合,確實給農村中學的教育教研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真正實現了高效課堂,也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瑞麗.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的探究[J].學周刊,2013(12):162-163.
[2]張振強.打造農村初中高效課堂[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4):77.
[3]葉曉麗.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李曉.培養中學生創新意識,打造高效數學課堂[J].科技創新導報,2011(20).
[5]劉建勇.網絡環境下高效課堂的“給力”境界[J].教育學,2013(20).
[6]杜文毅.淺談在農村初中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5).
注:本文系2017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號GS[2017]GHB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