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雁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不斷優化,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進城就讀等諸多因素影響,農村小學生源銳減,小班額教學因勢而生。如何在小班額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建高效課堂,成為每一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在2017年始受當地教育部門的委派到鄉村學校支教,在小班額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對如何提高小班額教學的課堂效率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班額;高效課堂
近年來,隨著教育不斷優化,家長對孩子教育選擇逐漸城市化以及務工人員子女進城就讀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了農村小學生源銳減,小班額教學因勢而生,筆者所在的小學中最少的班級2名學生,最大的班級8名學生。這對站慣了四五十人甚至是六十幾人講臺的老師來講,無疑是“教學的一場革命”。筆者從自己所從事的教學中,不斷探索農村小學小班額化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下面談談筆者在數學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農村小學的學生, 特別是生活在偏遠山區的學生,見識相對較少, 所學知識大部分來源于書本,對于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很難理解。因此, 在農村小班額課堂教學中, 教師應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聯的, 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低年級的兒童對顏色、聲音、動畫等有極大的興趣, 對故事、童話、動物感興趣, 熱衷于充當某個角色。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故事和運動中,就可增強數學的趣味性, 有效地調動學生高度投入的熱情,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在玩樂中認識事物, 汲取數學知識和經驗, 并應用于實際生活。在教學中運用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啟迪學生的思維, 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面向全體與分層教學相結合,構建高效課堂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施教,才能真正達到全面提高素質、充分發揮學生才能的目的。小班額條件下采用分層教學能很好地實現上述目的,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讓他們各有所得。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興趣愛好的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智力或學業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簡單的說就是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要求相對高,對接受能力弱一點的學生要求相對低。教學中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能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如,我在教學中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點培養其思維能力;對于接受能力相對弱的學生,以扶為主,讓他們在我的帶領下學習,然后在課余針對其不足,和家長配合聯系,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他們多練習。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構建高效課堂
師生關系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一對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的效果,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力保證。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師生關系是圍繞知識的傳授和接受形成的。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總是以傳授者、領導者和監管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是知識的權威,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其結果是課堂“秩序井然”“鴉雀無聲”,但缺乏生機與活力,學生的活動僵化、死板、死氣沉沉,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壓抑,甚至嚴重喪失。由于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和情感交流的缺乏,導致學生自由和安全感的缺乏,不能暢所欲言,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現代教育要求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小班額條件下學生人數少,更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交往中,學生更能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指導、忠告和建議,學生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這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利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
現在社會日新月異,對于學生教學方面也要與時俱進,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一個全新、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從多個方面使學生從中獲得知識。小班額條件下正好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優點來打造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圍繞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不受任何限制地自主學習。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學過程中有話說、有問題提,重在參與,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發展自身。
此教學方式主要強調的就是以學生為主,小班額的學生人數都不多,這樣教師也能夠全面地照顧到,不會造成課堂秩序紊亂等現象。由于人數較少,教師也可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為他們提供適合自己的指導思路,也使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也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跳躍性,使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