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龍
摘 要:新課程追求的有效教學就是要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發揮教材的最大作用,發揮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讓學生收獲更多。小學數學也不例外,既要充分運用教材,又要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潛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方法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雖然老師努力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填充知識,但學生真正理解的、能靈活運用的卻有限。小學數學是啟迪學生智慧、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構建學生數學知識結構塔基的基礎學科,它的有效教學不是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是學生能靈活運用多少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努力激發學生興趣,采用一些方法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老師互動,達到知識的升華、貫通,使他們在運用所學知識時能舉一反三,一題多解,實現高效學習,才能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完成基礎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任務。
一、樹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是保證有效教學的關鍵
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熟讀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學大綱的核心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從一個單元到一節課、一個知識點,從大到小,由淺入深,要在課前備課時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有了目標,老師在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掌握教學時間,達到講練結合,讓學生把當堂學的東西徹底理解和掌握。有了目標,學生的學習就不會那么盲目、被動了,他們會從課堂教學目標尋找重點,抓住重點,努力把目標中的知識點在學習中都能吸收,保證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比如,在給學生教學“倍的認識”這一節的內容時,我讓學生一節一節跟著目標學習,如,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溝通找個幾和倍的聯系,使學生充分認識倍的概念,運用倍的知識,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其次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有倍數,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精神等。在“倍的認識”的學習中,有了合理、明確的目標的引導,學生學習有了針對性,他們的積極性、求知欲就被調動起來了,會主動學習、探索新知,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來說,要想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結合小學生的心理,根據他們的需要,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景,把學生代入教學過程,融入學習內容,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在給學生教學“圓的認識”這一節內容時,我為了讓學生能準確地、更加明白地理解“圓”這個概念,讓他們從理論上、感知上都認識“圓”,我就找了一些他們生活中都熟悉的圓形,如鐘面、硬幣、自行車輪、盤子等常見的事物,加強學生的認識和理解。然后,再用自行車輪、鐘面認識圓心,學習用確定圓心的辦法,找到一條半徑就能畫出一個正圓形。當學生理解了“當一條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時,它的另一個端點的軌跡叫做圓。”的概念,又掌握了圓的性質和特點后,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圓的認識和理解,我給學生留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自行車輪子要用圓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呢?”讓學生把圓形與其他圖形進行比較,再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運用方形或圓形的東西在桌子上滾動嘗試,就能找到原因,得出答案。通過這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景,結合數學知識,不但能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增強學生理解,還能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提出問題,都是對數學知識探索式的深入學習,老師要積極地、正確地面對課堂問題。尤其是對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正確處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正確處理學生的問題,還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活躍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首先,老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視學生的問題,或者對學生的問題不屑一顧。我們知道,小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思維跳躍性強,他們提出的問題可能有時候超出大人的想象能力,但是對這樣的問題,老師絕對不能視而不見,一定要認真地給學生解答,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其次,對學生的問題解答要有技巧,要給學生留足空間。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在解答的時候,幫助學生分析、拓展學生思路,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讓學生頓悟和理解就好。老師可不能給學生直接做出答案,這樣一來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不利,二來會讓學生養成依賴、懶惰的心理,使他們一遇問題,不思考,不嘗試,就直接問老師找答案,顯然,這種現象無論是對數學課堂教學來說,還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說,都是無益的。所以,老師在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時,恰到好處點撥、引導,達到學生理解就好,然后給他們空間,讓他們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和學習目的。
總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是每一個老師都追求的課堂效果。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在教學中只要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需要,結合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直觀,就能促進學生理解,提高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實現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宏曼,成繼紅.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有效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3(33).
[2]徐紅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