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守鵬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諸多問題,教師應該善于利用這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根據數學教學發展現狀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提問興趣
1.讓學生敢問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舉手提問的現象,學生就將對知識的疑問擱置,這樣學生積攢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久而久之,學生不但會對學習產生厭倦感,而且還會降低自身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敢于提出問題。另外,學生在小學階段呈現出來的主要特點就是極具想象力,所以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也是天馬行空的。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積極運用賞識教育,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同時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進行有效的指導。
2.讓學生想問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主觀上不愿意提問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能發揮自己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提問與學習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提出問題。
3.讓學生能問
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經常會出現過于注重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這樣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削弱了學生的提問環節,使學生在上課時缺少相應的發言權。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合理利用教學時間,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突出學生提問的環節,將傳統的45分鐘的講課時間改為30分鐘的講課時間和15分鐘的學生提問時間,讓學生不僅敢問想問還能問。
二、教學過程中倡導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名詞,教師有效地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在與其他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更加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滲透合作學習的有關內容,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進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圓柱與圓錐”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并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圓柱體和圓錐體并結合二者的體積公式進行討論”,學生積極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有的小組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只差一個三分之一,這時學生一提出“圓柱和圓錐是不是有什么聯系”,教師將相同體積的圓柱和圓錐放到學生面前,并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并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問題”,學生二通過觀察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發現在高度相同的情況下圓錐的底面半徑是圓柱底面半徑的三倍。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提出問題并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高了自身的溝通能力,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提高了自身對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畫圖方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利用直觀的畫圖方式能夠使教師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具體,便于學生理解。同時,教師應該將這種畫圖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并能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例如,教師在教學“角的量度”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畫圖并配合使用半圓儀了解角的量度。首先,教師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張白紙,然后,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三角形并利用半圓儀測量角的量度。這樣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教師利用這樣的方式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圖表方法
教師在教學應用題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題中的條件和問題過多導致學生在了解問題之后不能有效掌握其中出現的已知條件。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指導學生用圖表的方式對題目進行解答,這樣不僅使問題和條件更加清晰,還能讓學生在畫圖表的過程中了解到問題和條件之間的關聯。例如,教師在教這樣一道數學題“甲乙兩輛客車上午8時同時從兩個車站出發,相向而行,經過一段時間,兩車同時到達一條河的兩岸。由于河上的橋正在維修,車輛禁止通行,兩車需交換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發的車站,到站時已是下午2點。甲車每小時行4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5千米,兩地相距多少千米?”時,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過于繁瑣,所以教師在指導解決這道問題時應該先把條件列成表格,將出發的時間與到達的時間列在一排,進而就能求出往返時間是6個小時,最后得出兩地間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這樣學生能夠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轉變教學方法,通過解決實際教學問題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參考文獻:
劉兼,孫曉天.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