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輝權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民工進城務工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隨之而來的留守兒童教育也成為現今農村小學的突出問題,因此,主要從學生的心理、行為以及學業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教育管理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問題;管理
目前,我國進入了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為此,農村很多青壯年勞動力為了滿足基本生活的要求需要外出務工,而且每年仍然會有大批農民放棄家中的田地加入到這一龐大的打工群體。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誕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沒有時間對其進行細心照顧和教育,使得他們多是和家中的孤寡老人一起生活。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兒童,在心理、性格以及習慣養成方面和其他人產生了偏差,他們有的有非常強烈的叛逆行為,有的則沉默寡言,脫離整個學生群體,而且這些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如何給留守兒童做出正確引導,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呢?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缺愛環境使留守兒童易產生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長期和父母遠離,很少有機會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雖然家中的長輩暫時承擔撫養的責任,但是隔代教育和當前的現實環境仍然存在較大的沖突,這就使得兒童在心理上較為容易出現問題,而且他們天生的性格差異會使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不喜歡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嚴重缺乏自信,在課堂上從來不主動發言,遇到困難后也不會尋求他人的幫助,心靈變得自閉封鎖;另外一種則是行為叛逆,他們尤其喜歡在課堂上調皮搞怪,不認真聽講,給教師的教學和他人的學習造成了影響。雖然這兩種行為表現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這都是留守兒童長期缺愛的表現,他們都希望得到來自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和關愛。
(二)缺乏督導使留守兒童的行為和學業教育受到影響
家庭教育能夠給孩子的一生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就非常容易在這些方面出現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家中的老人大多對孩子采用的是溺愛教育,對他們的錯誤行為采取放任的措施,例如:很多留守兒童都有長時間沉溺于電視或者網絡的不良習慣,導致課下的數學作業經常不能順利完成,這就使得他們的學習成績總是處于班內的中下水平,但是老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也很少和孩子的父母交流他們當前的表現情況。另外,祖輩老人的文化觀念相對于孩子的父母來說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們大多無法督導孩子完成作業,這就導致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缺乏家庭方面的有效指導,加之他們在學校不喜歡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使得其完全陷入了學習困境,普遍對學校產生了厭煩情緒。
二、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教育管理對策
(一)定期和留守兒童進行交流
留守兒童極度缺乏家庭的關愛,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教師作為他們人生中重要的啟蒙導師,應該定期組織這部分學生一起談心、交流,由于他們的心理都較為封閉,教師可以從做游戲或者某項課外活動開始,讓兒童和教師相互之間逐漸熟悉并建立信任的關系,如此一來,不但留守兒童會敞開心扉和教師談論關于學習或者生活中的困難和苦惱,而且能夠逐漸轉變他們孤僻或者叛逆的心理,同時讓其和處于同一情境下的學生進行交流,也能讓他們產生歸屬感。
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留守兒童還可以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進而使他們對課程學習產生好感。其間,教師要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讓他們能夠追趕上正常學習進度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其建立足夠的自信。
(二)建立家庭檔案,和家長進行溝通
由于班內留守兒童較多,為了充分掌握他們的實際情況,我建立了家庭檔案,將每個留守兒童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情況以及考試成績都做了詳細的記錄,并且將他們的家長以及監護人的聯系方式和住址也都落實到位。我還會定期聯系留守兒童的家長,告知他們孩子目前的表現以及數學學習情況,讓其定時和孩子做好交流和溝通,在增進感情的同時幫助兒童解決一些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讓留守兒童在情感上找到依托,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讓長期在外務工的家長放心,而且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也能夠及時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在教師的幫助下,他們的數學成績可以實現穩步提升,從而讓其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總而言之,留守兒童是一項社會性的大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留心他們在平時的行為表現;其次要主動和學生做好溝通,幫助其處理一些數學學習當中的問題,讓他們的成績得到穩固提升;最后要定期和留守兒童的家長做好溝通工作,讓他們在父母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糾正不良習慣,解決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孟偉.淺談農村小學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管理[J].祖國(建設版),2014(2):201-202.
[2]甘德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小學校長,2009(8):37-39.
[3]孟家成.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