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宇 齊桂玲 尹歡歡 潘晴 金一涵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擇業道路。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務之一,關乎學生的健康成才和和諧校園的建設。大學生在求職時會出現不同情況的心理障礙,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尋找正確的策略去調適。
關鍵詞:大學生擇業,職業選擇心理問題,對策研究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職業選擇心理問題
1、心理壓力大
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就業心理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中最大的因素。找工作時對社會交際的恐懼、找不到工作的焦慮、缺乏自信,加上大學生心理壓力釋放方式過于內向化,主要是自己解決和求助于同學、朋友,不能很好地得到疏導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心理問題凸顯。
2、就業自卑感
自卑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相對于同一層次的公辦院校來說,本三院校生源質量較本一本二偏低,這也為后續的教育教學帶來一些問題,造成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加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在擇業問題上總覺得比別人矮一截,主要表現在職業選擇中畏首畏腳,缺乏自信。
3、擇業焦慮
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畢業生們因求職擇業過程中紛繁復雜的事情,心情浮躁不安,精神也處于一種持久的焦慮狀態。加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具有的共性問題:眼高手低,因找工作連續數次的碰壁,他們的這種過度、持久的焦慮體驗,形成了就業焦慮心理。而社會就業嚴峻以及每年畢業生總數增長高于城市崗位總數增長使得他們陷入夢想與現實、專業對口與薪資收入等方面的艱難選擇中,倍加焦慮,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就業。
4、茫然心理
初次擇業的大學生,愿景是要找份適合自己并且喜歡的工作,但是對于未來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卻又沒有規劃。不少大學生要么是過高評估自己的實力,對小企業或小單位不屑一顧;要么是過低估計自己的水平,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時缺乏自信,從而坐失良機。大學生對自己不能做出準確的職業定位,嚴重影響了就業的選擇。
二、優化大學生職業選擇心理問題的對策
1、 提高自身教學質量,輸送高質量人才
學院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的培訓水平決定了大學生的整體專業素質,也對學生學習動力和就業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獨立院校要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政策,強化教育工作的優化改革。獨立院校應當掌握社會就業市場狀況,并根據社會實際人才需求調整學校專業設置,在穩固基礎知識與應用知識教育的前提下,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順應社會人才新需求,增設對應的新專業學科,提高院校專業的靈敏度。
2、建立創業鼓勵機制,培養創業精神
大學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群體,他們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辨別能力,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已基本定型,而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不同的心理、情感需要,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有不同的理想、追求。現行大學教育往往漠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忽視了學生個體不同的發展需求,統一的教材、統一的進度、統一的作業、統一的考試形式實質上是對學生個性的漠視;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很少,教師一樣性和靈活性應取代教學上的單調和僵化。只有培養具有創造、創新、創業這“三創”精神的大學生,才能使其更好地面對和適應快速發展而多變的社會環境。
3、增強就業指導力度,開設心理輔導課程
院校應將就業指導工作納入學校的常規工作,建立各種類型的專門就業指導機構,例如就業辦公室、就業指導中心等。應該建立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專家隊伍,形成相對穩定的就業指導教師團隊,定期為大學生開展各類形式的就業指導講座、模擬招聘等活動,幫助大學生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現在用人單位的招聘及面試手段不斷更新,就業指導老師也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將最新的面試技巧、簡歷制作要點推介給大學生,幫助其克服盲目、焦慮等心理,幫助其真實的展現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4、提高學生自我認知能力
職業選擇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每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面臨著職業選擇,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學生應該利用這種發展機遇培養和鍛煉自己,培養競爭觀念和自主擇業意識,不斷培養自己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我調適的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5、引導學生積極完成就業準備
許多大學生對現實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了解不夠。經過對就業市場、就業形勢的客觀了解與深刻體驗后,我們必須明白現實情況就是如此,無論是抱怨還是氣憤都沒有用的,這種就業情況不可能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變的。與其成天抱怨,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立足現實,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積極完成就業準備,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了解各式市場就業信息,對最終就業具有深刻意義。
6、開展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建設
在院校心理咨詢中心以及文化素質課程的基礎之上,院校還需要開展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建設:
(1)學生層面:院校需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就業心理的各項大小活動,以活動、小型講座的形式開展第二課堂。真正從源頭發掘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問題,然后直接反饋給院校心理咨詢中心。
(2)院校層面:當今時代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階段,人們更多地是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就充分地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優勢,院校應大力開展網絡課程,傳統課堂一直都受到教學場所、教學時間、師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困擾,而網絡課程就很好地解決了此類問題;另外在網絡課程的基礎上建立師生交流平臺,學生可以直接在線上提出自己的就業心理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在線上幫助解決,并且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解決對方的問題。最后院校應通過系統信息資源的整合,將學生的心理訴求總結存庫,對于典型問題進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與安排。
三、 結 語
大學生應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高認識,增強自我調適的自覺性。院校應將就業指導工作納入學校的常規工作,建立各種類型的專門就業指導機構。面對大學生職業選擇心理問題,我們需要尋找多方面的策略去調適。